科技创新 -星网大数据-科技行者

今日头条、悟空问答、喜马拉雅等社交传播平台的战略合作媒体、战略合作机构

和“晶圆女王”探讨全球芯片产业

 

“现在其实不是只有环球晶圆,而是说整个(芯片)产业,遇到一个最大的挑战是太多不同的困难同时发生,同时要面对,所以你要有一套,而不是一个应对方法……这次并购世创失败对我们来说是‘很贵很贵’的一堂课。”徐秀兰表示。

 

 

徐秀兰是环球晶圆公司董事长。1998年自美国求学结束,加入环球晶圆的前身中美矽晶集团,一路升迁成为半导体大厂中十分少见的女董事长兼执行长,甚至被称为中国台湾的“晶圆女王”。环球晶圆是全球第三大的3英寸至12英寸专业晶圆材料供应商,营运生产基地遍布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日本、丹麦、新加坡等地。

 

 

过去主导环球并购全球许多半导体公司的徐秀兰,却在今年并购德国大厂世创(Siltronic)一案中败走麦城,跌破业界眼镜。从这起失败的收购案谈起,“晶圆女王”如何看待当下的全球芯片产业?这个行业未来会何去何从?

 

 

并购德国厂失败的背后

 

 

事实上,在环球晶圆并购世创的过程,已经陆续获得中国、日本及美国反垄断机关审查通过。但却在卖方母国德国功亏一篑。徐秀兰表示,此次并购失败,可以说是一场“完美风暴”:意即所有的挑战,包含疫情以及经济政治因素一次到位。她观察,全球半导体公司现在意识到,多重多轴的挑战正同时到达。挑战包含气候及人为的经济政治,“有些只是杂音, 但有些问题除了短程要即时面对之外,中长程的问题都要安排。”

 

 

“我们面对过技术的挑战,譬如从电脑到笔记本电脑又到手机,还有5G之后的新挑战,材料也从硅变成化合物……但现在面临的,是多项技术同时在改变。”

 

 

与此同时,半导体业界还要开始面对政治问题。首先是跟战争有关的,“可能跟我们离得有点远,但有压力。还有乌克兰战争后能源的问题。经济上的问题是全球性的包括通膨汇率,或跟利率等相关的问题,也接连发生。”她强调,“是多国家跟多地区的问题同时发生。”

 

 

徐秀兰强调地缘政治不是什么新观念,业界并不陌生。但她说,此次谈并购德国将这一因素看得如此之重——过去在并购时主要都在回答有关垄断或低碳一类的问题,但此次并购德国公司,则花费许多气力在解释地缘政治风险。

 

 

“现在这些国家也许(有的)设备或其他类型的公司可以卖,但半导体厂(整体)就很困难了。半导体被看作战略产业而放得这么高,也是我们这次学到的新课程。”

 

 

“全球本土化”

 

 

徐秀兰观察,这一次经验让她体验到半导体产业“新的全球化”的模式到来。她表示,过去半导体是一个全球化的生态圈,亦即一个芯片产品的完成,从原料,设计,晶圆制造到代工芯片及封测等等,常常是全球不同公司的协作,但现在各国都希望有自己的生态圈。

 

 

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管理学院资深研究员艾力克斯·卡普里 (Alex Capri )解释,新的“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正在半导体生态圈发生。他说,美国与主要战略合作伙伴特别是七大工业国(G7),及三星和台积电半导体大厂协作,融入当地的半导体供应链及产业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和供应链会被安全地包围起来,这就是所谓新的“全球本土化”。

 

 

对于是否会再考虑重新并购世创这一问题,徐秀兰说,目前欧洲的乌克兰问题还没解决,需要面对的还有能源等问题,在这个氛围下,公司暂未有重新并购的计划。

 

 

地缘政治下的世界芯片产业

 

 

2019年前任美国总统就开始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等进行制裁,拜登上任后,进一步加码制裁中国半导体产业,全力限制美国芯片技术进入中国公司。

 

 

拜登政府10月初祭出新法令,即便会伤到自己的半导体公司仍要出招。事实上,许多在中国大陆设厂的台资半导体大厂,着实受到美国禁令影响。美国新禁令公布后四天,台股开盘日便暴跌近600点,是台股史上第七大跌幅,期间台积电(TSMC)股价曾一天内重挫8%。

 

 

徐秀兰表示目前为止环球晶圆在大陆昆山的工厂,员工几乎都是中国籍,仅有个位数的主管是中国台湾籍,(美国禁令)影响不大。但她也强调环球晶圆有非常多长期的好客户在大陆。“而且,我们政策一直就是不能歧视,没有对来自哪里的客户特别排斥……不过,我们也是守法的公司,所以如果国际之间有一些特殊约定,那我们当然就必须要遵循。”

 

 

美国芯片法案列出的百亿美金补助金额邀请半导体厂商到美投资。但有分析称,数百亿的补助,对于全球市值前十大的台积电或三星等超级大厂根本不具吸引力。对这些大厂来说,去劳工等成本高的美国盖新厂,并非自愿,甚至是来自美国的胁迫。近日,中国台湾财经评论员陈凤馨便评论台积电恐怕成为第二个日本东芝,亦即被美国榨干后甩掉。

 

 

回应赴美设厂决定,徐秀兰向记者强调环球晶圆到美国设厂,绝对是理性计算过后的选择。她解释,公司这几年受许多国家邀请,最后选择美国有完全的自主性。她同意美国成本竞争力不及亚洲,“但本土需求很强。”

 

 

她强调,去美国设厂,除了考虑靠近客户的因素,还因为有能源优势,而且,美国很久没有盖新的晶圆大厂,急需新血加入。她强调,评估设厂时不仅考虑国家,还有州。以德州而言,有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当地的电也比亚洲便宜很多。同时,加上当地人才支援(德州很多优秀的大学)最终在德州设厂拍板。“外界对环球晶圆去美设厂有很多误解跟关心,但这里面没有什么被强迫的问题。我们公司有完整的自主权跟很严谨评估,那边最新的硅晶圆厂是20年前盖的旧厂。德州我们也有过生产据点,我们对在该州经营半导体厂并不陌生,”她说。

 

 

至于芯片法案提供的补助,徐秀兰说确切补助数字目前尚未得知,但强调芯片法案的补助只是去美国的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