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星网大数据-科技行者

今日头条、悟空问答、喜马拉雅等社交传播平台的战略合作媒体、战略合作机构

微软DeepSpeed Chat震撼发布,一键RLHF训练千亿级大模型

2023-04-14

【新智元导读】微软开源的DeepSpeed Chat,让开发者实现了人手一个ChatGPT的梦想!

 

 

人手一个ChatGPT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刚刚,微软开源了一个可以在模型训练中加入完整RLHF流程的系统框架——DeepSpeed Chat。

 

 

也就是说,各种规模的高质量类ChatGPT模型,现在都唾手可得了!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microsoft/DeepSpeed

 

 

一键解锁千亿级ChatGPT,轻松省钱15倍

 

 

众所周知,由于OpenAI太不Open,开源社区为了让更多人能用上类ChatGPT模型,相继推出了LLaMa、Alpaca、Vicuna、Databricks-Dolly等模型。

 

 

但由于缺乏一个支持端到端的RLHF规模化系统,目前类ChatGPT模型的训练仍然十分困难。而DeepSpeed Chat的出现,正好补全了这个「bug」。

 

 

更亮的是,DeepSpeed Chat把成本大大地打了下来。

 

 

此前,昂贵的多GPU设置超出了许多研究者的能力范围,并且,即使能访问多GPU集群,现有的方法也无力负担数千亿参数ChatGPT模型的训练。

 

 

现在,只要花1620美元,就可以通过混合引擎DeepSpeed-HE,在2.1天内训练一个OPT-66B模型。

 

 

而如果使用多节点、多GPU系统,DeepSpeed-HE可以花320美元,在1.25小时内训练一个OPT-13B模型,花5120美元,就能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训练一个OPT-175B模型。

 

 

前Meta AI专家Elvis激动转发,称这是一件大事,并表示好奇DeepSpeed Chat和ColossalChat相比起来如何。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效果如何。

 

 

经过DeepSpeed-Chat的训练,13亿参数版「ChatGPT」在问答环节上的表现非常亮眼。不仅能get到问题的上下文关系,而且给出的答案也有模有样。

 

 

在多轮对话中,这个13亿参数版「ChatGPT」所展示出的性能,也完全超越了这个规模的固有印象。

 

 

一段代码,生成你的第一个ChatGPT

 

 

当然,在体验之前,还需要把环境配置一下:

 

 


 
  •  

  •  

  •  

  •  

  •  

  •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microsoft/DeepSpeed.gitcd DeepSpeedpip install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microsoft/DeepSpeedExamples.gitcd DeepSpeedExamples/applications/DeepSpeed-Chat/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一杯咖啡,训完13亿参数版ChatGPT

 

 

如果你只有大约1-2小时的咖啡或午餐休息时间,也可以尝试使用DeepSpeed-Chat训练一个「小玩具」。

 

 

团队特地准备了一个针对1.3B模型的训练示例,可在消费级GPU上进行测试。最棒的是,当你从午休回来时,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  

python train.py --actor-model facebook/opt-1.3b --reward-model facebook/opt-350m --num-gpus 1

 

 

配备48GB显存的消费级NVIDIA A6000 GPU:

 

 

一个GPU Node,半天搞定130亿参数

 

 

如果你只有半天的时间,以及一台服务器节点,则可以通过预训练的OPT-13B作为actor模型,OPT-350M作为reward模型,来生成一个130亿参数的类ChatGPT模型:

 

 

  •  

python train.py --actor-model facebook/opt-13b --reward-model facebook/opt-350m --num-gpus 8

 

 

单DGX节点,搭载了8个NVIDIA A100-40G GPU:

 

 

超省钱云方案,训练660亿参数模型

 

 

如果你可以使用多节点集群或云资源,并希望训练一个更大、更高质量的模型。那么只需基于下面这行代码,输入你想要的模型大小(如66B)和GPU数量(如64):

 

 

  •  

python train.py --actor-model facebook/opt-66b --reward-model facebook/opt-350m --num-gpus 64

 

 

8个DGX节点,每个节点配备8个NVIDIA A100-80G GPU:

 

 

具体来说,针对不同规模的模型和硬件配置,DeepSpeed-RLHF系统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如下:

 

 

DeepSpeed Chat是个啥?

 

 

DeepSpeed Chat是一种通用系统框架,能够实现类似ChatGPT模型的端到端RLHF训练,从而帮助我们生成自己的高质量类ChatGPT模型。

 

 

DeepSpeed Chat具有以下三大核心功能:

 

 

1. 简化ChatGPT类型模型的训练和强化推理体验

 

 

开发者只需一个脚本,就能实现多个训练步骤,并且在完成后还可以利用推理API进行对话式交互测试。

 

 

2. DeepSpeed-RLHF模块

 

 

DeepSpeed-RLHF复刻了InstructGPT论文中的训练模式,并提供了数据抽象和混合功能,支持开发者使用多个不同来源的数据源进行训练。

 

 

3. DeepSpeed-RLHF系统

 

 

团队将DeepSpeed的训练(training engine)和推理能力(inference engine) 整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混合引擎(DeepSpeed Hybrid Engine or DeepSpeed-HE)中,用于RLHF训练。由于,DeepSpeed-HE能够无缝地在推理和训练模式之间切换,因此可以利用来自DeepSpeed-Inference的各种优化。

 

 

DeepSpeed-RLHF系统在大规模训练中具有无与伦比的效率,使复杂的RLHF训练变得快速、经济并且易于大规模推广:

 

 

  • 高效且经济:

 

 

DeepSpeed-HE比现有系统快15倍以上,使RLHF训练快速且经济实惠。

 

 

例如,DeepSpeed-HE在Azure云上只需9小时即可训练一个OPT-13B模型,只需18小时即可训练一个OPT-30B模型。这两种训练分别花费不到300美元和600美元。

 

 

  • 卓越的扩展性:

 

 

DeepSpeed-HE能够支持训练拥有数千亿参数的模型,并在多节点多GPU系统上展现出卓越的扩展性。

 

 

因此,即使是一个拥有130亿参数的模型,也只需1.25小时就能完成训练。而对于拥有1750 亿参数的模型,使用DeepSpeed-HE进行训练也只需不到一天的时间。

 

 

  • 实现RLHF训练的普及化:

 

 

仅凭单个GPU,DeepSpeed-HE就能支持训练超过130亿参数的模型。这使得那些无法使用多GPU系统的数据科学家和研究者不仅能够轻松创建轻量级的RLHF模型,还能创建大型且功能强大的模型,以应对不同的使用场景。

 

 

完整的RLHF训练流程

 

 

为了提供无缝的训练体验,研究者遵循InstructGPT,并在DeepSpeed-Chat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端到端训练流程。

 

 

DeepSpeed-Chat的RLHF训练流程图示,包含了一些可选择的功能

 

 

流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 第 1 步:

 

 

监督微调 (SFT),使用精选的人类回答来微调预训练的语言模型,以应对各种查询。

 

 

  • 第 2 步:

 

 

奖励模型微调,用一个包含人类对同一查询的多个答案打分的数据集,来训练一个独立的(通常比SFT小)奖励模型(RW)。

 

 

  • 第 3 步:

 

 

RLHF训练,在这一步,SFT模型通过使用近似策略优化(PPO)算法,从RW模型的奖励反馈进一步微调。

 

 

在步骤3中,研究者还提供了两个附加功能,来帮助提高模型质量:

 

 

- 指数移动平均线(EMA)的收集,可以选择一个基于EMA的检查点,进行最终评估。

 

 

- 混合训练,将预训练目标(即下一个词预测)与 PPO 目标混合,以防止在公共基准(如SQuAD2.0)上的性能回归。

 

 

EMA和混合训练这两个训练特征,常常被其他的开源框架所忽略,因为它们并不会妨碍训练的进行。

 

 

然而,根据InstructGPT,EMA检查点往往比传统的最终训练模型提供更好的响应质量,而混合训练可以帮助模型保持训练前的基准解决能力。

 

 

因此,研究者为用户提供了这些功能,让他们可以充分获得InstructGPT中描述的训练经验。

 

 

而除了与InstructGPT论文高度一致外,研究者还提供了功能,让开发者使用多种数据资源,训练自己的RLHF模型:

 

 

  • 数据抽象和混合能力:

 

 

DeepSpeed-Chat配备了(1)抽象数据集层,以统一不同数据集的格式;以及(2)数据拆分/混合功能,从而使多个数据集被适当地混合,然后在3个训练阶段进行分割。

 

 

DeepSpeed混合引擎

 

 

指示引导的RLHF管道的第1步和第2步,类似于大模型的常规微调,它们由基于ZeRO的优化和DeepSpeed训练中灵活的并行策略组合,来实现规模和速度。

 

 

而管道的第3步是在性能影响方面最复杂的部分。

 

 

每个迭代都需要有效地处理两个阶段:a)推理阶段,用于token/经验的生成,产生训练的输入;b)训练阶段,更新actor和reward模型的权重,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和调度。

 

 

它引入了两个主要的困难:(1)内存成本,因为在整个第三阶段需要运行多个SFT和RW模型;(2)生成回答阶段的速度较慢,如果没有正确加速,将显著拖慢整个第三阶段。

 

 

此外,研究者在第三阶段增加的两个重要功能——指数移动平均(EMA)收集和混合训练,将产生额外的内存和训练成本。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者将DeepSpeed训练和推理的全部系统能力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即混合引擎(Hybrid Engine)。

 

 

它利用原有的DeepSpeed引擎进行快速训练模式,同时毫不费力地应用DeepSpeed推理引擎进行生成/评估模式,为第三阶段的RLHF训练提供了一个更快的训练系统。

 

 

如下图所示,DeepSpeed训练和推理引擎之间的过渡是无缝的:通过为actor模型启用典型的eval和train模式,在运行推理和训练流程时,DeepSpeed选择了不同的优化,以更快地运行模型,并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用于加速RLHF流程中最耗时部分的DeepSpeed混合引擎设计

 

 

在RLHF训练的经验生成阶段的推理执行过程中,DeepSpeed混合引擎使用轻量级的内存管理系统,来处理KV缓存和中间结果,同时使用高度优化的推理CUDA核和张量并行计算,与现有方案相比,实现了吞吐量(每秒token数)的大幅提升。

 

 

在训练期间,混合引擎启用了内存优化技术,如DeepSpeed的ZeRO系列技术和低阶自适应(LoRA)。

 

 

而研究者设计和实现这些系统优化的方式是,让它们彼此兼容,并可以组合在一起,在统一的混合引擎下提供最高的训练效率。

 

 

混合引擎可以在训练和推理中无缝地改变模型分区,以支持基于张量并行的推理,和基于ZeRO的训练分片机制。

 

 

它还可以重新配置内存系统,以便在每一种模式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内存可用性。

 

 

这就避免了内存分配瓶颈,能够支持大的batch size,让性能大大提升。

 

 

总之,混合引擎推动了现代RLHF训练的边界,为RLHF工作负载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规模和系统效率。

 

 

效果评估

 

 

与Colossal-AI或HuggingFace-DDP等现有系统相比,DeepSpeed-Chat具有超过一个数量级的吞吐量,能够在相同的延迟预算下训练更大的演员模型或以更低的成本训练相似大小的模型。

 

 

例如,在单个GPU上,DeepSpeed使RLHF训练的吞吐量提高了10倍以上。虽然CAI-Coati和HF-DDP都可以运行1.3B的模型,但DeepSpeed可以在相同的硬件上运行6.5B模型,直接高出5倍。

 

 

在单个节点的多个GPU上,DeepSpeed-Chat在系统吞吐量方面比CAI-Coati提速6-19倍,HF-DDP提速1.4-10.5倍。

 

 

团队表示,DeepSpeed-Chat能够获得如此优异的结果,关键原因之一便是混合引擎在生成阶段提供的加速。

 

 

参考资料:

 

 

https://github.com/microsoft/DeepSpeed

继续阅读

数博发布|蚂蚁科技集团:OceanBase数据库高压缩比分布式存储引擎荣获2022数博会领先科技成果奖

2023-03-29

2023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领先科技成果正在火热征集中。近年来,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大数据科技领域,多次参加数博会,展出行业领先科技成果。

其中,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OceanBase数据库高压缩比分布式存储引擎”,荣获2022数博会领先科技成果奖,引起多方关注。

数据压缩是降低海量数据存储空间占用的关键手段。OceanBase高压缩比的分布式存储引擎,摒弃了传统数据库的定长数据块存储,采用基于LSM Tree的存储架构和基于多副本强同步的分布式架构,创造性的解决了传统数据库无法平衡“性能”和“压缩比”的难题,解决集中式数据库无法实现存储层横向扩展、存储成本高昂的问题,同时OceanBase还基于数据日志分离方法的分布式存储技术,进一步降低存储成本,实现了高性能和高性价比。该技术不仅提升了写入性能,还得以采用高压缩倍率数据压缩算法,大大提升了数据压缩倍率,降低了存储空间消耗,支持最核心的OLTP业务;同时又获得了分布式架构的优势,包括持续可用、线性扩展、自动容错、低成本等特性。与MySQL和Oracle数据库相比,同一业务的数据存储量大约是后者的1/4-1/3。

OceanBase高压缩比的分布式存储引擎,不仅应用于蚂蚁集团内部,也在金融、政府公共服务、能源、交通、运营商等400余家行业客户的核心系统升级上应用部署,显著提升客户的业务系统稳定性、安全性,有效降低存储成本70%-90%,节约硬件和维保资源投入,有效助力合作伙伴践行“双碳”目标。

完全自研的 OceanBase 数据库是全球唯一在 TPC-C 和 TPC-H 测试上都刷新了世界纪录的国产原生分布式数据库。该获奖的高压缩比的分布式存储引擎实现了数据库在数据存储方向上的技术突破,该技术通过了权威机构测评认证和权威学会科技成果鉴定,得到了 2022数博会评委会的一致认可。

数博会领先科技成果奖旨在展现全世界大数据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彰显大数据领域从业者的智慧和贡献。2019年1月,“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领先科技成果奖”在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成功备案,成为唯一以大数据为主题的社会科技奖励,其专业性、权威性、引领性获业界一致认可。

据了解,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准备相关研究成果,积极申报今年数博会数博发布的领先科技成果。

继续阅读

Meta入局Web3社交,这是要革自己的命?

2023-03-24

Facebook的母公司Meta 正在着力打造一款基于文本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该应用程序将支持去中心化社交协议。换句话说,它要用Web3了。

 

 

无论是Facebook、Tiktok还是Twitter,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心化,这两年,这些中心化社交平台无偿利用用户数据、平台的偏见性审查等问题多次受到舆论批评。

 

 

此时恰逢Web3兴起,去中心化社交平台打着保护隐私、用户掌握数据所有权的大旗加入战场,挑战Web2社交巨头,但遗憾的是,鲜有Web3社交应用能够颠覆Twitter或Facebook。

 

Damus等去中心化社交产品快速出圈又迅速沉寂,用户来过,但又走了。当拥有庞大用户量的Meta切入Web3赛道,它能否实现自我颠覆,为去中心化社交的下半场带来新叙事?

 

颠覆者未现,Meta开试Web3社交

 

 

Web3浪潮的兴起后,众多去中心化社交协议以底层基建的面貌涌现,随后各种去中心化社交应用诞生。2022年11月,去中心化社交平台Mastodon抢走Twitter数百万用户,2023年3月Damus 上线后不到两日就登上美区App Store免费社交应用前十的榜单。

 

 

人们对去中心化社交应用的好奇心被点燃,面对Web3社交平台的挑战,Meta的目光瞄向去中心化社交协议。据悉,这家社交巨头正在打造一款基于文本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项目代号为P92,该应用程序将支持去中心化社交协议。

 

 

截至目前,该产品目前仍然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尚没有明确的发布时间表。值得注意的是,P92 应用程序将优先考虑隐私,Meta 公司法律和监管团队已经开始针对这一应用的潜在隐私安全问题展开调查,从而在正式发布之前解决相关隐患。

 

 

Meta将P92定义为去中心化的社交应用。虽然该公司还没有详细透露细节。但通常而言,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中,每个用户都可以建立独立的服务器,并且可以为内容的审核方式设定特定的服务器规则。

 

 

无论如何,面对事实来势汹汹的Web3式社交,Meta在还没有颠覆者出现前出手了。

 

 

自2022年起,去中心化社交应用频繁出现,但也昙花一现。

 

 

前段时间,Damus被冠以“推特杀手”的名号闪亮登场,最先引起Web3社区的注意,然后火速出圈。但热闹仅维持了一周,Damus没能站稳App Store前十的位置,热度较上线时下降了约60%,高质量日活账户较高点更是减少了85%。

 

 

再次打开Damus时,上面堆满了各种色情、营销、博彩等垃圾与违法信息,成了“互联网厕所”。而另一个曾风靡一时的Web3应用Mastodon也有类似遭遇。

 

 

Mastodon月活下降

 

 

去年12月,Mastodon 的月活跃用户从 38 万攀升至 250 万以上,但它并没有让人们坚持用下来。由于Mastodon 是由一群技术极客实现的,面向的群体为Web3原生用户,产品具有较高的操作门槛,很多新手抱怨“实在难用”,于是他们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Twitter。 到了2023年1月底,Mastodon 的每月活跃用户数下降到 140 万。

 

 

只能火爆一时,去中心化社交平台面临着留不住用户的困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Web3社交产品陷入“重复造轮子”怪圈

 

 

市场上不乏Web3创业团队推出的去中心化社交产品,但体验后不难发现,它们在产品形态上仍然是Twitter们的复制品,用户缺少“我不得不用”的理由。而越即时的聊天,对于传统用户而言,就越没有上链的必要性,除非,上链的去中心化应用能做到高并发。

 

 

与Web2 的社交应用相比,去中心化社交产品还没有办法在使用上保持流畅。你能想象都这个年代了,在Damus上发图片,还需要转成链接才能发布吗?

 

 

除了流畅性外,Web3社交应用的操作也相对复杂,很多应用需要用户付出时间先了解公、私钥,再花费更长时间了解如何用使用加密钱包——这一登录入口被Web3社区视作一种颠覆,因为人们无需邮箱和手机号等容易暴露自己隐私的资料注册和登录Web3应用,只需要掌握钱包的私钥,即可在支持某个钱包的同底层协议上,跨平台使用各种应用。

 

 

可惜的是,这些对普通用户都是十分繁琐的过程,保密性有了,但失去了便捷性。大多的Web3社交应用都在这个怪圈里“重复造轮子”。

 

 

终于,Damus不用钱包登录了,它在创新的底层架构上降低了用户的登录门槛,但过度追求自由与隐私时,似乎少想了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没有因为隐私问题而放弃使用Twitter?

 

 

讽刺的是,在Damus上,你能看到大量用户发布Twitter或微信的二维码,以此将 Web3 的社交关系再转移回 Web2。如果Web3创业团队本身无法参透社交的需求,那么用“自由”颠覆Web2巨头,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了。

 

 

当Web2社交应用的取代者没有出现时,用户们或许只能等待Web2社交巨头的自我进化了。这不,Meta来了,而谁也不能低估这种进化所带来的影响力。

 

 

如今,全球有超过 46.5 亿人使用社交媒体,而Meta就有30亿的用户群,占全球总用户的65%。Meta、Twitter等巨头不仅对Web2用户的社交需求了如指掌,同时也拥有强大的产品和技术团队,加上区块链或去中心化协议,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难。

 

 

颠覆与被颠覆,并不只存在于Web2与Web3略带对立性的立场中,事实上,这是属于整个互联网的历史规律。

 

 

谷歌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的垄断地位占据了10多年时间,但也无法阻止微软将AI引入Bing后重新定义搜索;Twitter广泛占据着社交市场,但仍有Facebook与之分庭抗礼;新浪、搜狐、腾讯以门户网站自居多年,但依然无法阻挡今日头条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哪怕是腾讯的QQ,打败它的也不是别人,而是兄弟应用微信。

 

 

Damus与Mastodon在去中心化社交时代里掀起了一朵浪,未来将会有更多实验性的Web3社交产品冒头。但Web2公司也从来不乏狼性,当Web3时代到来时,颠覆Web2社交应用的,也许还是巨头自己。

 

 

可以预见的是,在传统的社交媒体进入存量市场的低速增长期后,主张跨平台、开放性的Web3社交仍然是一片值得开发的富矿,毕竟,人类在线社交的刚需始终存在。‍‍‍‍‍‍‍‍‍‍

继续阅读

美国“室温超导大发现”未通过南大团队检验,我们专访了实验负责人

2023-03-21

2023年3月8日,《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罗彻斯特大学Ranga Dias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镥氮氢”组成的化合物中找到了近环境条件(21摄氏度,10000个大气压)下存在超导的证据。尽管论文作者在物理圈信誉不好,但物理学毕竟是一门实验学科,还是要靠实验检验。那么这个轰动一时的基础物理大发现通过其他团队检验了吗?

这是显微镜下1毫米大小的镥氢化合物。美国Ranga Dias团队声称在掺杂一定量的氮之后,发现了近环境压力下的室温超导现象。不过,这种材料的室温超导性质并没有通过南京大学闻海虎教授团队的检验。

3月15日,南京大学闻海虎教授团队公布了对这个实验的复验结果:同种材料(氮掺杂的镥化氢),相同温度和压强区间内,没有发现超导迹象,甚至在比Ranga Dias团队声称的更高压强和更低温度下仍然没有发现超导现象。论文《Abs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LuH2xN》以预印本的形式发表在了arxiv网站,这也是全球范围内首个对“室温超导”大发现的完整检验。

闻教授团队最新论文摘要

我们可以看到,重复这个实验的关键部分在于制备出同种实验材料:氮掺杂镥化氢。其实,早在3月9日,据悉中科院物理所靳长青教授团队就利用镥氢化物做了检验实验,并没有在Ranga Dias团队声称的温度和压强区间发现超导迹象,而是在压强218GPa,温度降到71K才出现超导现象。但毕竟镥化氢和氮掺杂镥化氢不是同一种材料,不太能说明问题。这次闻教授的完整复验结果在物理圈引起了轰动。

实验室中的闻海虎教授

3月21日,我们专访了闻教授关于这个话题的几个最核心问题,来听听他对复验结果的解释以及对室温超导的前瞻性看法。

腾讯科技:你们对Ranga Dias团队发现的所谓“室温超导”材料如何进行的检验?

闻海虎:我们合成了具有相同结构和类似成分的材料。在压力下,通过仔细地对材料的电阻和磁化进行了测量,但在Dias文章声称的压强和温度下没有发现超导。

腾讯科技:实验的关键材料“氮掺杂的镥化氢”制备难度大吗?

闻海虎:我们用的是一种新方法,不同于Ranga Dias文章中声称的方法。利用我们的方法,只要有高温高压炉,同时有使用经验,加上自己有合成的思路,应该是不难的。

腾讯科技:Ranga Dias团队声称氮掺杂的镥化氢的超导特性甚至能够利用经典的BCS理论解释,这合理吗?

闻海虎:先实验证明超导性是真是假,然后再去讨论是否可以用BCS理论解释。目前的知识告诉我们,此类材料的超导机理应该是BCS理论范畴的。

腾讯科技:据说中科院物理所的程金光研究员团队利用“氢化镥”(非氮掺杂)复现了Ranga Dias团队所声称的样本材料颜色变化过程(2.2GPa时变成粉红色,在约4GPa时又变成亮红色)。在超导物理研究中,颜色的变化有什么物理意义吗?

闻海虎:是的,程金光研究员团队在LuH2中加压到2.2GPa左右时看见颜色从深蓝到粉红色的变化,与Dias看见的类似,但是也没有看见超导现象。我们也证实了LuH2中加压的颜色变化(我们论文的更新版本有附加数据)。

其实,以前讨论超导体性质的时候很少关注颜色的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氢在压力下发生位置移动,从而导致材料的光学性能发生变化。

腾讯科技:除了您的团队外,国际上有没有其他团队对Ranga Dias的发现也进行了实验检验?

闻海虎:目前还没有看见。应该说物理所的靳常青和程金光研究员最新贴到arXiv的文章也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在近常压和室温条件下这类材料是没有超导的,只是他们的样品中暂时还没有把氮掺杂进去。

腾讯科技:未来真正发现室温超导后,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重要的影响?能否与半导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相媲美?

闻海虎:有很大改变,从电力,能源,交通,医疗,大科学工程和国防等等。超导体的应用还不好说与半导体媲美,但超导应用有自己的特色,在有些应用场景中具颠覆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腾讯科技:您预测一下,人类离真正发现室温超导应该有多远?(多少年)

闻海虎:不好说,有此宏大目标是应该的。也许10年,20年?其实很多组在做超导基础研究的时候都希望探寻到更高温度的超导体,甚至室温。

腾讯科技: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是“发现室温超导体”,不如说是“发明室温超导体”,您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闻海虎:可能发明更合适,只是大家叫惯了“发现”这个词。发现的字面意思是已有的东西被你发现,但是发明意义就不同了,发明可以是没有的东西,被人做出来了。很多新超导体是地球上没有的,被人类合成的,因此叫发明比较好。

科幻电影《阿凡达》剧照。潘多拉星球上漂浮的山体中含有室温超导材料,贪婪的人类正是为了索取这种材料,才不远万里入侵了这颗美丽的星球。

综上所述,美国Ranga Dias团队所谓的“室温超导”大发现并没有通过闻教授团队的实验检验。除了闻教授外,中科院物理所的靳常青和程金光教授最新贴到arXiv的文章也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在近常压和室温条件下这类材料是没有超导的。室温超导体是物理学家一直追求的圣杯,一旦被发现(发明)出来将极大改变人类社会,但这个美好的梦想可能还需要等10到20年的时间。

继续阅读

拜登就银行破产危机讲话仅持续5分钟,承诺不用纳税人的钱救银行

2023-03-14

【环球网快讯】美国总统拜登于美东时间13日9时许(北京时间晚21时许)就美国银行破产危机发表讲话。据美国《纽约时报》最新消息,拜登这一讲话仅持续了5分钟左右。

当地时间13日,拜登在白宫就美国银行破产危机发表讲话 图源:美媒

《纽约时报》总结称,拜登此次与其说是对银行家发表讲话,不如说是对投资者和普通美国人讲话。讲话内容包括:第一,不要恐慌;第二,不会用纳税人的钱去拯救银行;第三,会有问责;第四,今后将采取行动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纳税人不会承担任何损失。我再重复一遍。纳税人不会承担任何损失。”拜登称。

“更多银行挤兑将于周一上午开始”。在美国排名第16的硅谷银行在短短48小时内宣布破产,其风险持续外溢。硅谷银行的爆雷点燃了美国银行的信任危机,路透社称,截至11日,美国各银行的市值已蒸发1000多亿美元。而据彭博社12日报道,硅谷银行倒闭的影响开始蔓延到世界各地,“从伦敦到新加坡”。

而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等多家美媒稍早前消息,美国监管机构当地时间12日以“系统性风险”为由,宣布关闭另一家美国银行——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

继续阅读

GMV增速接近社零,阿里核心不再先进?

2023-03-13

2月23日美股盘前,阿里巴巴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3财年Q3业绩。财报数据显示,阿里第三财季营收2477.6亿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的2458.7亿元。由于去年同期阿里大文娱部门计提了250亿元的商誉减值,所以本财季净利润指标同比大幅增长138%,达到457.46亿元。

 

 

从业务结构来看,由于疫情反复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报告期内淘宝天猫的GMV呈现中个位数负增长,但与之对应的客户管理收入则负增长9%,超过上述GMV的下降幅度。

 

 

这既可以理解为阿里在相对困难的阶段,选择降低抽佣跟平台中小商家共度难关,也可能反映出阿里面临的国内同业竞争加剧。

 

 

反倒是蒋凡负责下的国际商业零售,本季度表现亮眼,大幅增长26%。

 

 

新立场在此前文章《风清扬隔空舞剑,俞永福重回东宫》一文中,曾表达观点:俞永福执掌的本地生活,虽在阿里核心序列之中,但并非顺风业务,前途未卜;蒋凡看似是被左迁贬谪,但其负责的海外板块,正因为过去营收占比低所以增长潜力大,因过去不算核心业务所以历史遗留掣肘也少;两相比较之下,谁才是阿里“太子”或许还不好说。

 

 

如今,这个观点似乎得到了印证。最近一周左右,关于阿里本地生活动荡的传闻频频传出,加上核心电商业务的明显承压,至少从财报给出的数据来看,蒋凡似乎真捞到了个“蛰伏练级”的机会。

 

 

不过即便如此,这个板块还是因为权重太低,在阿里整体收入中占的比例仅微升了一个百分点。并且这个信息似乎并没有引发太多关注,外界视野的焦点大概仍然在刚于超级碗上撒了一个亿的Temu上面。

 

 

同样比较亮眼的还有菜鸟这条业务线,增收从去年同期的131亿元大幅增长27%至166亿元,这与近来菜鸟不断把自己做重的各种动作相符。

 

 

CEO万霖曾公开表示,送货上门是菜鸟2022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去年8月份,“丹鸟”更名为“菜鸟直送”,目前已经覆盖全国数百个城市,主要负责范围内消费者在天猫超市购买的米面粮油、酒水饮料等重货。

 

 

相对来说比较麻烦的,可能还是阿里云。作为阿里巴巴“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三大支柱战略之一,阿里云本季度只录得了3%的同比增长,较上季度的4%进一步放缓,同时这部分业务在阿里整体营收中的占比甚至还环比从10%降到了8%。

 

 

逍遥子去年底拿掉了张建锋,自己顶上阿里云的掌舵位。从时间节点上算,这颇有点后者余毒未清的意思。

 

 

01核心持续承压

 

 

昨天阿里发布财报后,美股盘前一度大涨7%。然而同前一天业绩略超预期的百度一样,开盘后阿里股价快速跳水,最终收盘微跌0.65%。

 

 

资本市场的上述反应可能跟国企不再允许四大对账有一定关系,但阿里核心业务持续承压的现状,在估值逻辑没有发生大调整的情况下,也确实难以撑起这么大的涨幅。

 

 

按照财报披露的信息,淘宝天猫上的实物商品当期GMV呈现中个位数的降幅。具体到不同的商品品类,主要是时尚配饰类的需求减弱。虽然报告期内医疗保健、宠物护理和生鲜产品有所增长,消费电子品类降幅收窄,但仍不足以抵消时尚大类的负面影响。

 

 

从走向上看,淘宝天猫实物商品中个位数的GMV降幅,基本上完美拟合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大盘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10月到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下降0.5%、5.9%和1.8%。阿里作为最大的网上零售平台,自然难以避免跟消费大盘同频波动。

 

 

不过《新立场》在对2021年和2022年Q4的社零总额加总后,计算得到的社零整体降幅约为2.7%,因此阿里财报披露的所谓“中个位数”GMV降幅大概率还要弱于社零整体表现。

 

 

对于电商行业来说,即便从2020年起网络零售增速大幅放缓,但仍然保持了高于社零整体的增速,因而渗透率在不断提升。例如同样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Q4各月网上零售额均保持了4%以上累积增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则保持了6%以上的累积增速。

 

 

所以电商实物GMV增速弱于社零整体表现这事,并不是个普遍现象,只能算是个阿里特色。

 

 

这是比阿里当季盈利更重要的指标,它清晰表明阿里中国分部最核心的淘宝天猫业务在持续承压:当你连宏观大盘都没跑赢,这不单单是比同行表现惨淡的问题,这甚至有点像阿里丧失商业先进性的问题。

 

 

作为国内电子商务模式曾经的布道者,阿里如果丧失了商业先进性,无论内部还是外部的观察者,大概都会感到难以接受。话说前两天,芒格在出席Daily Journal年度股东大会的时候还顺便评价了下阿里。

 

 

芒格坦诚地说,投资阿里巴巴是他最大的失误之一,他之前可能是被电商模式震惊了,过高估计了阿里巴巴的回报率:“阿里巴巴在电商业务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仍然是零售业,竞争激烈。

 

 

可能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另一个数据是,阿里本季的客户管理收入大降了9%。

 

 

上次客户管理收入大降,还是在2022年Q2对应的那个财季,当时同比下降了10%。无论是去年Q2还是Q4,都属于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阶段,因此一部分原因应该是阿里在困难时期降低了抽佣比例。但对比同期京东和拼多多等竞对的同期财务数据,也不排除同业竞争加剧导致阿里在商家侧平台话语权降低。

 

 

另一个较为核心的云计算业务,本季基本延续了上季的增长颓势,由4%的同比增速降到了3%。

 

 

其中来自非互联网客户的营收增长了9%,整体营收占比来到53%,而来自互联网客户的营收则降低了4%。横向对比来看,百度云Q4同比营收降低了4%,腾讯云则在此之前就在进入营收收紧阶段,所以阿里云跟其他互联网云厂商提质增效趋势基本一致。

 

 

去年阿里云的香港机房宕机事件,最终连累到时任一把手张建锋去职。从逍遥子接替张建锋代管云计算业务来看,集团对阿里云仍然寄予厚望。

 

 

从时间节点上看,本报告期内张勇上任的连锁反应还未来得及体现,后续张勇能否通过调动和整合更多资源在业务侧给到支持,阿里云能否找回自信,还需再观察。

 

 

在阿里定下的“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三大战略里,全球化业务本季在蒋凡带领下表现算是最突出的,国际商业部门整体增速达到了18%,其中零售业务同比增长26%。

 

 

从去年12月接手阿里的海外数字商业板块以来,蒋凡上任时间已满一年。2022前三个季度海外商业分别只有7%、2%和4%的增速,这个季度Trendyol对海外业绩有较大贡献,但不确定蒋凡能否依靠Trendyol在土耳其市场进一步打开局面,或者将相关的适用经验推广到其他海外市场。

 

 

02外围收缩止血

 

 

过去两年,无论电商还是本地生活领域,房间里最显眼的大象都是抖音。

 

 

就电商业务来说,抖音远超拼多多当年的成长速度显然给阿里造成了不小的威胁,但同为阿里阵营的饿了么却在本地生活领域跟抖音这个竞争对手达成了合作。

 

 

这表面看起来是集团不同业务线各自为战,但其实背后的核心逻辑是阿里在加快外围业务止血的速度。

 

 

在低毛利自营零售收入占比贡献大幅提升,同时客户管理收入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阿里这个季度之所以能在利润上超过市场预期,关键在于外围业务止血成效显著。

 

 

首先在本地生活领域,虽然订单量同比跟去年持平,但由于饿了么的商业效率改善,该部门的亏损已经进一步缩窄。由于配送成本降低和平均订单价值增加,饿了么到家业务继续保持正向的单位经济效益。

 

 

同时根据本月20号流出的消息,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线在2022上半年已经裁减了3000人的情况下,继续推动新一轮裁员。饿了么到店业务(原“口碑”)也将与高德合并,原到店业务负责人张亮将由向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CEO俞永福汇报,改为向高德CEO刘振飞汇报。

 

 

无论裁员还是业务线降级,都表明阿里在加快推进本地生活的止血速度。

 

 

其次,在传统弱势项目大文娱领域,亏损幅度相比之前也大幅减少。整个阿里大文娱第四季度的收入只有76亿元,同比减少6%。但经调整EBITA这部分亏损只有2500万,虽然跟已经盈利的爱奇艺或者腾讯视频有很大差距,但阿里本身做大文娱的思路就跟其他几家不同。

 

 

像优酷这个流媒体项目,已经越来越成为“添头”似的存在。在整个第四季度,优酷基本没有一部火爆出圈的电视剧,因此这部分营收减少了6%。但与此同时,优酷本季度的日付费用户数同比反而增长了2%。

 

 

因为优酷上面虽然看不了《三体》,也看不了《狂飙》,但作为88vip的添头白送还是不错的。作为曾经的“优爱腾”之首,由于在内容投入上的缩减,优酷与其他两家的差距或越拉越大。不过好消息是,优酷已连续七个季度亏损同比收窄,添头命就添头命吧。

 

 

除此以外,菜鸟自2021Q3财季经营现金流转正过后,业绩目前仍然保持着阿里各部门最快的增速,本财季营收同比增长27%,同时经调整EBITA只亏了1200万人民币。

 

 

虽然相较于上个季度经调整EBITA盈利1.25亿元环比下降,但从最近两个季度的趋势看,菜鸟作为阿里电商业务关键的基础设施支撑,已经不再需要集团输血了。

 

 

同时,阿里财报还提到盒马生鲜和淘菜菜业务亏损显著收窄,这些业务同样是连续多个季度亏损减少。

 

 

从上面提到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基本上所有外围业务线,阿里都在推行收缩止血战术,而且效果明显。

 

 

只不过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收缩止血的成果是建立在牺牲业务长久发展空间上换来的,这在本地生活或者大文娱部门尤其突出。阿里需要考虑,这种某条业务线上的持续削减投入,最终会不会演变成不得不战略性放弃该业务。

 

 

03写在最后

 

 

在财报后的电话会上,有分析师问如何看待同行的补贴政策,逍遥子微微内涵了一下刚回归的刘强东。

 

 

张勇认为补贴是并不新鲜的事物,隔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跳出来做这个事情,但从历史经验上讲,价格补贴是不可持续的,最终改变局面还是得靠技术。

 

 

他认为技术创新,包括商业机制的创新,才能够真正改变局面,才是真正让商家愿意把它最好的商品、最好的价格给到消费者的推动力。

 

 

然而就当下而言,除了京东之外,拼多多、抖快、甚至B站知乎这些社区平台都在持续侵蚀阿里的业务基本盘。

 

 

它们可不止有补贴,反倒是各有各的花招。

继续阅读

比尔·盖茨最爱的游戏,用 40 年开启一个时代

2023-03-13

1999 年,比尔·盖茨写了一篇对莱特兄弟(Wright brothers)的感人赞誉,他认为他们的机翼发明是「那个时代的万维网」,给予了人们全球视野。这也为微软后来收购《模拟飞行(Flight Simulator)》埋下了伏笔。

 

 

而且,就像莱特兄弟最初的飞行器一样,《飞行模拟器》这款游戏的意义早已不止是「飞行」本身,更是「飞行」所带来的视角的转变。《飞行模拟器》许诺将整个世界装进你的电脑,并兑现了这个承诺。这也是为什么它成为了世界上最畅销的飞行模拟系列游戏。它最新的版本已经售出了超过 200 万份。

 

 

尽管 2022 年是《微软模拟飞行(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上市的 40 周年,但实际上,它的历史要比 1982 年的正式发布还要久远,而且目前仍在积极开发中。它也因此成为了第二古老的电子游戏。(第一古老的是《俄勒冈之旅》(The Oregon Trail)在 1971 年问世,至今仍与我们同在。)

 

 

《飞行模拟器》系列游戏的核心不在于「游戏化」,而在于它用来模拟飞行体验和你脚下地面的「技术魔法」。它对「真实描述」的关注,则反映了游戏开发者的背景。

 

 

01 对飞行的热情

 

 

布鲁斯·阿特威克(Bruce Artwick)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学习电气工程,但他仍挤出时间去追求一个许多青少年都想过、但很少有人实现的梦想:他学会了开飞机。也正是在大学的飞行培训项目中,他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商业伙伴的斯图·莫门特(Stu Moment)。

 

 

1976 年,阿特威克写了他的硕士论文,内容是他设计的飞行模拟器在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operation)的 PDP-11 微型计算机上运行。它的三维演示可以达到每秒 9 帧,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出色的。

 

 

随后,阿特威克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休斯航空公司 (Hughes Aviation) 找到了一份工作,同时在空闲时间继续从事 3D 图形的研究。

 

 

《飞行模拟器》的两位创始人 Stu Moment 和 Bruce Artwick |Stu Moment

 

 

1977 年,他为 Kilobaud 写了一篇文章描述了他所创造的「sunLogic 三维微图形软件包」,该软件包将三维技术与装有流行的摩托罗拉 6800 微处理器的微型计算机相结合。鉴于非常多的读者对它非常感兴趣,阿特威克想寻求帮助,把这个软件变成一门生意。于是,他与斯图·莫门特重新联系起来,并一起成立了 sunLogic。

 

 

戴夫·丹哈特是 sunLogic 的第二位雇员。根据他的回忆,公司早期是由阿特威克的 3D 软件推动发展的,而该软件又因为微型计算机的兴起而更新迭代。丹哈特说:「布鲁斯和斯图销售的东西基本上就是一个用于微型计算机的 3D 软件包」。「Tandy 公司的 TRS-80 就是一个微型计算机,我想那时 Apple II 已经出现了」。

 

 

阿特威克常常在演讲中称,sunLogic 的软件可以用于「飞行模拟」,这个建议让听众惊呼不已。通过一台计算机展示在地球上空翱翔的视角?大多数人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受到观众的鼓舞,阿特威克决定将其变为现实。

 

 

《飞行模拟器》的演进历程,从左至右分别是在 Apple II、雅达利和微软 Dos 上的效果|JOSEF HAVLIK 和 微软

 

 

于是,在 1979 年底,《飞行模拟器》在苹果 II 和 TRS-80 上推出了,采用的是线框图形,和个位数的帧率。它并没有描述真实的空域或现代飞机。相反,玩家驾驶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双翼飞机,其原型是著名的索普威斯骆驼(Sopwith Camel)。但在同时代,它的第一人称 3D 视觉效果代表了当时的先进水平,甚至比 Atari 的《战地(Battlzone)》等更著名的作品还要早。

 

 

丹哈特说,「很早的时候,布鲁斯就看到了《飞行模拟器》的潜在市场。当微处理器变得普及的时候,布鲁斯的机会就来了」。正如布鲁斯所说,「如果我把我的这个模拟飞行的想法放到更便宜的电脑上,让其运行,这一定是有市场的」。

 

 

布鲁斯是对的。1982 年 9 月,《计算机游戏世界》杂志就把《飞行模拟器》列为迄今为止第四大畅销产品。

 

 

IBM 公司一直渴望展示它的 PC 平台,因此联系了 sunLogic,希望将《飞行模拟器》装到它的新硬件上。与此同时,深入开发 IBM PC DOS 的微软,也很快打来电话,提出了类似的要求,但提出更好的条件。

 

 

最终,微软和sunLogic达成了合作关系,拿下了《飞行模拟器》的授权,尽管布鲁斯可以在未来的几年里,继续拥有他的公司。

 

 

在 1982 年底,《微软模拟飞行》正式发布,并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持续优化,这也反映出了微型计算机的进步。页面动画从单色变成了彩色(在具有适当硬件的 PC 端上),显示刷新率增加到每秒 15 帧。一位评论家称《微软模拟飞行》的体验「非常流畅」。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在四个真实世界的地区驾驶塞斯纳 182 飞机(Cessna 182),包括芝加哥和西雅图。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人们可以在家,用电脑实现做飞行员的梦想——在游戏中驾驶一个真实的飞机穿越真实的地形,在真实机场的模型上起飞和降落。

 

 

这种真实感延伸到了飞行模型(Flight Model),它使用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查询表(lookup tables)。这是因为,早期的 IBM 电脑无法支持对飞机受力情况的实时计算。但幸运的是,飞机制造商可以帮忙给出答案,这给 sunLogic 提供了一个可以延展的基础。

 

 

丹哈特说,「基本上,你输入需求,模拟器就可以简单地做一个查找,并输出结果」。「现在,由于分辨率和内存的限制,你不会有一个超大的查询表,但是你可以有一种中等大小的,甚至是小的查询表,你还可以在数据点之间做修改」。

 

 

有了飞行模型(flight model),sunLogic 扩大了模拟的范围。

 

 

《微软模拟飞行 2.0》(1984 年)模拟了整个美国,《微软模拟飞行 3.0》(1988 年)加入了盖茨里尔喷气机 25(Gates Learjet 25)和大量的机场,而《微软模拟飞行 4.0》(1989 年)增加了随机事件,包括天气。

 

 

《飞行模拟器》从 1995 年到 2022 年持续的画面演进过程|JOSEF HAVLIK 和微软

 

 

1993 年,《微软模拟飞行 5.0》引入了一个新的杀手锏:材质系统(textures),在视觉上颠覆了游戏的样貌。在此之前,机场之间的土地是由成片的颜色表示的,绿色代表森林,灰色代表城市,蓝色代表水。

 

 

如今,材质系统(textures)提供了新的细节。从《微软模拟飞行 5.0》开始,这些细节是以卫星图像为基础的。也因此,《飞行模拟器》将会是很多人在实时三维软件中看到卫星图像的第一个机会。

 

 

《飞行模拟器》在市场上的第一个十年是一个平稳上升的时期。然而,这背后却一直暗流涌动,阿特维克和莫门特经常发生分歧。到 1980 年左右,他们分开工作,莫门特在白天,阿特维克在晚上。而最终在 80 年代末,这种分裂成了永久性的,阿特维克在离开了 sunLogic,又成立了 Bruce Artwick Organization(BAO)。1988 年的《模拟飞行 3.0》也就成了最后一个归属于sunLogic的版本。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分裂,阿特维克在 1995 年决定把《飞行模拟器》卖给微软。虽然,这无法得到阿特威克的证实,但知情的员工透露,这是一个突然但并不令人意外的决定,尽管阿特威克已经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致力于这项业务,尽管该团队与微软也有分歧。

 

 

保罗·唐兰在微软收购的前一年担任 BAO 的集团经理。他说,「我认为最终微软想要《飞行模拟器》的绝对控制权,而不是阿特维克持有它」。「我们是一家小公司,我们按照小公司的规则行事,而这有时会给微软的人带来困扰。我们很容易说不,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沮丧」。

 

 

02 微软掌权

 

 

随着 Windows95 操作系统的问世,《微软模拟飞行》的新篇章也拉开了序幕。在 Windows 95 华丽的发布会上,杰伊·雷诺依靠媒体属性来说服消费者,「是时候让 MS-DOS 电脑退休,并购买 Windows 电脑了」。(顺带一提,正是这种推动使游戏进入了我的视野:用于 Windows 95 的《微软模拟飞行》与我家的第一台 Windows 95 电脑捆绑在了一起)。

 

 

将《飞行模拟器》搬到 Windows 上不是一件小事。该游戏深深扎根于 MS-DOS 和 20 世纪 80 年代初,日益神秘的软件开发实践。Windows 95 在理论上可以运行 MS-DOS 应用程序,但这并不适合《飞行模拟器》。

 

 

sunLogic 公司的丹哈特解释说,「其实,到现在这一步了,《飞行模拟器》还是没有真正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你把软盘塞进软驱,它就会启动」。「我想《飞行模拟器》是在微软最小的 MS-DOS 上运行,但只是启动运行,然后就不理会 MS-DOS 了」。甚至,该团队还抵制了早期版本的 Windows 系统,因为他们担心它会拖慢《飞行模拟器》的运行。

 

 

但现在微软掌权了,失败是不可能的!

 

 

保罗·唐兰回忆说,「当我们进入 Flight Sim 95 时,有一个巨大的端口」。他认为现任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的 Prepar3D 模拟平台的软件工程师迈克·施罗特,发挥了指路人的作用。「我不能说这对所有的事情来说有多重要,但很多代码都从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移到了 C 语言中,这其中的工作量是巨大的」。

 

 

将《飞行模拟器》搬到 Windows 上,是对微软劳作文化的初次尝试。它也只是部分地成功了,因为审查人员发现即使是最快速的家用电脑也存在性能问题。事实证明,《飞行模拟器》团队对 Windows 处理「模拟」的能力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尽管如此,《飞行模拟器》仍是微软为扩大 Windows 95 的媒体影响力,而不可或缺的「噱头」。

 

 

该团队在《飞行模拟器 98》的视觉效果上更是加倍努力,通过采用 3D 硬件加速再次推动了尖端技术。测试负责人哈尔·布莱恩说,「这项工作需要花很长时间来测试各种 3D 加速器,这些加速器还没有形成共同的标准」。所幸,这些测试得到了些回报,《飞行模拟器 98》平息了评论家对虚假性能的抱怨。

 

 

此外,用户也受益于 CD-ROM 和 DVD-ROM 媒介的兴起,它们为游戏中更详细的材质系统(textures)、更多的地形数据,以及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提供了发展空间。

 

 

《飞行模拟器》40 周年版本中的游戏画面|Steam

 

 

杰森·丹特最初受雇于微软的《安卡塔世界地图集(Encarta World Atlas)》,很快就转而协助《飞行模拟器》的相关工作。卫星图像改善了模拟器的视觉效果,但其数据仍然很粗糙,「边长大约在 4 到 16 公里之间」。在人迹罕至的地区,整个山脉都不见了。为了避免这种差距,丹特和他的同事将卫星图像与土地使用数据结合起来,同时提供规模和精度。

 

 

这些努力在《飞行模拟器 2000》中得到了回报。《飞行模拟器 2000》达到了一个技术上的里程碑:以 1 公里为单位绘制了整个地球的地图。监督该团队的工作室经理斯考特·贝勒斯说,「早期的效果演示让比尔. 盖茨惊呆了」。

 

 

根据贝勒斯的回忆,在向比尔·盖茨展示了该软件包括了地球上的每一个机场后,盖茨回应说,「你在胡说八道。这是我听过的最愚蠢的事情」。贝勒斯强调,「这是比尔·盖茨最高形式的赞美。根据微软的八卦,如果比尔·盖茨对你说这句话,那么你就成功了」。

 

 

而且,有一段时间,《飞行模拟器》确实取得了成功。新的版本登上了畅销榜。《飞行模拟器》团队也更名为 Aces Game Studio,还创建或承包了《微软模拟战斗飞行》和《微软模拟太空飞行》等衍生产品。

 

 

甚至还有传言,称微软要建立一个通用的、世界规模的模拟平台,这最终成为了微软的企业模拟平台(Enterprise Simulation Platform,ESP)。虽然,ESP 只持续了几年,但是,被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授权用于其 Prepar3D 仿真平台。回过头来看,ESP 就像是建立「数字双胞胎」来模拟和复制真实世界的努力的先驱。

 

 

然而,《微软模拟飞行》有一个问题,而且是来自微软公司内部的,那就是 Xbox 游戏机。微软在 2001 年推出 Xbox,是为了对抗索尼 2000 年发布的 PlayStation 2。它有一个 DVD 驱动器,并且可以通过一个附件连接到互联网。微软担心一些消费者会将其视为低成本的 PC 替代品。

 

 

布莱恩说,Aces Game Studio 曾探讨过将《飞行模拟器》引入 Xbox。但因为该计划需要调整键盘和鼠标的控制方式让其适应游戏手柄,而受到重重阻碍。贝勒斯认为,这让 Aces Game Studio 和微软之间产生了裂痕,他对没有更努力地推动 Xbox 版本的《飞行模拟器》而感到遗憾。「我认为我们最终会得到一个更强大、更灵活、更健全、更适合未来的引擎」。

 

 

Aces Game Studio 在以 Xbox 为中心的微软游戏部门中独立。不难理解,当 2008 年的金融危机迫使全公司裁员时,它首当其冲。对于那些受影响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讨厌的惊喜,但多年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接受了微软的决定是有道理的,因为模拟器的最后一次迭代可以说是停滞不前,专注于过去的优势,而忽视了新的平台。

 

 

在裁员开始的时候,sunLogic 的员工丹特就在那里,他结束了这个项目。他留下来对工作室的工作进行存档,为《飞行模拟器》的这个时代画上了句号。

 

 

03 涅槃重生

 

 

约尔格·诺伊曼是微软的一名老员工,从事一个名为 HoloTour 的 HoloLens 项目。这是一个沉浸式虚拟现实的旅游指南,它包括对秘鲁马丘比丘等地的鸟瞰视角。然而,该项目也面临着挑战,特别是在马丘比丘,团队实际获得的数据远低于预期。

 

 

诺伊曼说:「很明显,即使有现场照片,要做一个完整的、漂亮的三维模型也是非常困难的」。「针对这一点,我们只是说,为什么我们不直接让飞机飞过头顶,给我们提供激光雷达数据和适当的摄影测量」?(激光雷达是一种基于激光的技术,用于估计物体的范围,而摄影测量则是从照片中提取的三维信息)。

 

 

《飞行模拟器》中的 Cessna C172 飞机|微软

 

 

虽然,飞机没有飞过头顶,但诺伊曼的观点发生了变化。他意识到了微软已经有了完美的解决方案,那就是《飞行模拟器》。「其实,这个想法一直都在我脑子里。我们应该尝试通过空中数据来增强我们的游戏世界」。

 

 

诺伊曼利用来自必应(Bing)的数据,制作了一个塞斯纳飞机(Cessna)飞越西雅图的演示,这与最初的微软《飞行模拟器》中的飞机和城市相同。即使在那个早期阶段,它看起来也很壮观。该项目取得了进展,丹哈特的记录也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

 

 

诺伊曼说,「代码库和项目的归档工作做得非常好」。这些代码被送到 Asobo 工作室,也就是 HoloTour 项目的主要开发者,并用于保留与《模拟飞行 X》的第三方飞机的兼容性,它是 Aces Game Studio 发布的最后一次迭代。

 

 

《飞行模拟器 X》还保留了一个「传承(legacy)」模式,可以激活旧的飞行模型,保留了那个可以一直追溯到 1982 年的血统。

 

 

今天,大多数《飞行模拟器》的玩家都会喜欢默认的「现代」模拟,其模型多达 1500 个飞行表面。模拟中每个点的气流不仅由飞机的速度和设计决定,而且还由周围环境状况决定,如天气和附近的地形。

 

 

这种模拟水平在 1982 年是无法想象的,但今天它可以在任何最近的中端 AMD 或 Intel 处理器上运行。

 

 

哈尔·布莱恩指出,之前的模拟在极端情况下会崩溃,比如失速和旋转,这样飞机就会表现得很木讷,过于可预测。他知道,因为他以前就是这样测试这个东西的。新的模拟可以精确地模拟许多表面上的气流,因此可以确定失速会在何时开始,以及是否会变成旋转。

 

 

虽然 Bing 的数据对创建《飞行模拟器》的游戏世界很有帮助,但该团队仍然面临着阻碍,毕竟并不是每一寸地面都有高质量的摄影测量数据。

 

 

为了填补这些空白,Asobo 使用 Blackshark.ai 的机器学习技术,将摄影测量数据和卫星照片,转换成「地球表面的复刻」。

 

 

Blackshark.ai 技术根据卫星照片,自动创建建筑物,并在适当的地方添加建筑物。机器学习还纠正了照片之间的颜色变化,同时消除了云层和阴影。

 

 

《飞行模拟器》2020 版本中下方城市的画面清晰可见|微软

 

 

Blackshark.ai 的首席技术官 Arno Hollosi 说,「我们希望有独特的建筑,基本上你通过程序性生成来实现,它会收集建筑脚印、屋顶类型、屋顶颜色、分区、建筑密度等其他信息」。然后,这些数据被具有适合该地理区域风格的「原型(archetypes)」所修改。其结果就是,各种各样的 3D 建筑至少从离地面一千多米的地方看是真实的。这种技术还可以描绘出小型社区,甚至是无人问津的农村房屋和建筑,这是艺术家们在逐一添加建筑时永远无法完成的。

 

 

即便如此,微软如今的模拟也并不完美。一条城市街道可能看起来是正确的,但你的房子可能不会。模拟的空中交通并不像现实中那样繁忙。模拟的空中交通管制的信息也往往不准确或不存在,特别是在中型机场。模拟的天气往往是惊人的美丽,但它只是模糊地模仿了真实世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像《飞行模拟器》的许多附加功能一样,需要新的技术来支持。

 

 

然而,《微软模拟飞行》的一个核心成果是不可否认的:它把整个世界装进了你的电脑。它甚至可以通过微软用于智能手机的 xCloud 流媒体应用,将整个世界装进你的口袋,允许任何拥有现代智能手机的人下载《飞行模拟器》,在全世界「自由翱翔」。

 

 

贝勒斯说,「我们的雄心壮志是复刻整个世界,而且,我们确实做到了!」

继续阅读

AR技术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2023-03-12

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将在许多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包括:

 

 

教育和培训: AR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比如通过AR眼镜观看历史事件或科学实验。同时,AR技术也可以用于培训,帮助员工学习新技能。

 

 

娱乐: AR技术将为游戏、电影和其他娱乐形式带来全新的体验。玩家可以在现实世界中与虚拟角色互动,电影可以使用AR技术增强场景和效果。

 

 

旅游: AR技术可以为旅游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旅客可以通过AR眼镜或手机应用程序了解附近的景点和历史,甚至可以看到虚拟的历史场景。

 

 

购物: AR技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试穿衣服、戴眼镜或试用化妆品等。

 

 

医疗保健: AR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例如通过AR眼镜查看X射线图像或3D模型。

 

 

工业制造: AR技术可以帮助工人更好地完成任务,例如通过AR眼镜或头盔查看指导或警告信息。

 

 

总的来说,AR技术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便利,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关注峰哥说web3,下期更精彩。

继续阅读

拥抱沉浸式未来:了解扩展现实技术及其挑战

2023-03-12

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 XR)是一种包括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和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MR)等技术的综合体,它正在成为沉浸式计算的下一个前沿。在XR技术的引领下,人们能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并与现实世界实时互动。这一新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游戏、医疗、教育、军事、建筑等领域,并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一、 XR技术的基础

 

 

XR技术的基础是人机交互和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主要包括手势识别、语音识别、头部跟踪、手柄控制等。传感器技术包括光学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摄像头等。这些技术通过将虚拟物体或信息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使人们可以在一个虚拟的数字环境中体验现实世界。

 

 

二、 XR技术的应用

 

 

  1. 游戏

 

 

XR技术的最早应用是游戏领域。通过使用VR设备和手柄控制器,玩家可以进入到一个虚拟的游戏世界,并在其中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AR技术也可以为游戏增加真实感和交互性,例如Pokemon Go这款游戏就使用了AR技术。

 

 

  1. 医疗

 

 

XR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VR技术可以用于治疗恐惧症、失忆症、焦虑症等疾病。AR技术可以用于手术操作、病人诊断等方面,提高医疗效率和准确性。

 

 

  1. 教育

 

 

XR技术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学生可以使用VR设备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和模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AR技术也可以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学习,并增加交互性和趣味性。

 

 

  1. 军事

 

 

XR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模拟训练和作战支援。通过使用VR设备,士兵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训练,提高作战能力和反应能力。AR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情报和作战支援,使作战更加高效和精准。

 

 

  1. 建筑

 

 

XR技术可以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更加直观和立体的设计体验。通过使用VR技术,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建筑模型的设计和测试,减少设计成本和时间,并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三、 XR技术的未来

 

 

XR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应用出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XR技术将会更加普及,也将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以下是XR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1. 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低的延迟

 

 

目前,VR设备的分辨率和延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会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未来,VR设备的分辨率将会更高,延迟将会更低,使用户的体验更加真实和舒适。

 

 

  1. 更多的应用场景

 

 

XR技术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如旅游、交通、电影、广告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XR技术也将为这些领域带来更多的新的商业机会和创新可能。

 

 

  1. 更高的个性化和定制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用户对XR技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未来,XR技术将会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设备、软件、内容和服务。

 

 

  1. 更加开放的生态系统

 

 

目前,XR技术的生态系统还比较封闭,用户无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服务。未来,XR技术将会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服务,并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 XR技术面临的挑战

 

 

  1. 高成本

 

 

目前,XR技术的成本还比较高,主要是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的成本。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成本将会逐步降低,但这仍然是XR技术面临的一个挑战。

 

 

  1. 缺乏标准和规范

 

 

目前,XR技术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的设备和软件之间无法兼容和互操作。这对于XR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和挑战。

 

 

  1. 科技和法律的冲突

 

 

XR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科技和法律的冲突。例如,在AR技术的应用中,用户可能会在现实世界中看不到的区域获取信息,这可能会引起一些隐私和安全方面的问题。这需要技术和法律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1. 用户体验

 

 

XR技术的用户体验对于其普及和发展至关重要。目前,XR技术在分辨率、延迟、舒适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

 

 

五、 结论

 

 

XR技术是沉浸式技术的新领域,正在迅速发展和普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的出现和应用,为我们带来了更加丰富和直观的体验,也为各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创新可能。未来,XR技术将会继续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同时,XR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需要技术和法律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总的来说,XR技术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研究。

 

继续阅读

世界格局巨变:印度终将超越日本和德国

2023-03-12

印度在崛起的过程中如何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尤其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会有怎样的变化迭代路径,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

作者:今纶

2016年5月,苹果CEO蒂姆·库克在结束中国之行后,飞往印度。

2016年第一季度,苹果在中国的日子很不好过,销售同比下降11%,但在印度的iPhone销售同比增长56%。

库克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区域,他当时表示:“我认为印度与7到10年前的中国很类似。基于这样的看法,我认为印度有巨大的机会。”

说归说,行动归行动,库克在后面的几年里还是在中国下了重注,主要把订单下在了中国。

2022年11月1日,Counterpoint 高级分析师Ivan Lam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全球90%iPhone由中国企业生产。正常情况下,富士康的郑州产业园大概承担80% iPhone 14 系列的产能,且 iPhone 14 pro的产能有超过85%在郑州。

2023年2月3日,库克在召开的电话财报会议中,表示非常“看好在印度的发展”。

那么,印度发生了什么?印度会在2030年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吗?

01 苹果在印度成手机“亚军”

苹果在印度的发展并不如预计的那样顺利,因为在某些问题上,印度人很轴。

比如早在2016年,苹果就想在印度开三家专卖店。库克也见了莫迪,但事情没办成。

▲2016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与苹果公司CEO库克在新德里会面。

苹果向印度政府提出的售卖翻新机的申请,印度人直接就否决了。

因为印度的保护主义规则要求,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的外国公司必须在国内采购30%的零部件。至少在当时,苹果还做不到。

饶是如此,从2017年以来,苹果就在印度生产iPhone,但通常都是旧型号,基本没引起什么人的注意,但好歹这也是在印度生产苹果手机的一个开始。

7年后的今天,苹果终于等到了机会,媒体消息显示“苹果最快于本季度在印度开设第一家旗舰店”,库克也不容易,一直想在当地增加就业多纳税,印度人愣是不同意,这不是轴是什么?

苹果正在为印度首家Apple Store招募员工,已公布许多职位的招聘计划,看来是来真的。

苹果目前在印度的招聘页面列出了12种不同岗位的空缺,共涉及超过100个岗位,包括业务专家、天才吧维修人员、运营专家和技术专家等等。这些岗位涉及到孟买、新德里等多个工作地点。

背后其实是印度整个环境的迭代和变化。

近年来,印度相关规定有所放松,出于成本和供应链安全的考虑,苹果一直在增加印度生产产品的比重。

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表示,苹果公司正在寻求在印度生产25%的iPhone手机。

苹果在印度势如破竹,去年11月超越三星成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出口商,刚过了1个月,苹果又成为印度第一家智能手机单月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里程碑的公司。

2022年,苹果宣布首次在印度组装生产其旗舰产品iPhone14,公布这一消息时距苹果发布iPhone 14仅过去不到三周。

苹果手机在印度的营收份额从2021年的第四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二位,iPhone 13是2022年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机型。

早在2016年的时候,苹果在印度还上不了台面。

当时,三星是印度领先的智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为29%。其他主要厂商还包括份额17%的Micromax、份额10%的Intex、份额8%的联想,份额7%的Lyf,以及份额5%的Kabonn。

当时,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凯蒂·胡伯蒂还发布报告称,苹果的品牌认知度在印度很低,印度近一半的受访者不知道苹果。对苹果来说,如果希望提升品牌认知度,那么扩大分发渠道,加强营销将是关键。

7年过去,一切都不一样了。

随着苹果旗舰店未来在印度出现,苹果在印度其实呈现破冰之势。

02 果链企业跟随苹果在印度落地

苹果在印度不停扩产,用户也越来越多,这使得苹果产品的主要生产商、供应商不得不跟随苹果的产业链在印度布局。

两位印度政府人士于去年11月透露,富士康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新雇5.3万名工人,将其在印度南部工厂的员工人数增加三倍到7万人。

富士康正在考虑大规模扩张在印度的业务,计划开设新厂并提高iPhone组装数量,预计于2024年时将印度iPhone的年产量提高到2000万部。

不仅仅是富士康,还有十几家果链企业要跟随苹果的产能在印度落地,因为你不跟随,单子就被竞争对手抢走了。

这个名单至少包括:AirPods及iPhone组装商立讯精密、包装供应商裕同科技、镜头模组制造商舜宇光学子公司。

华泰证券分析师沈晓峰2022年10月20日发布的研报指出,工业富联(即富士康)、立讯精密、闻泰科技、TCL科技、欣旺达和长盈精密等A股上市公司在印度设厂。

不过,苹果个别印度供应商的品控很令人头疼,这也是事实。

今年1月份,印度塔塔集团接管纬创工厂,成为印度首家本土苹果制造供应商。塔塔集团经营了一家手机外壳工厂,生产的产品将交付给富士康使用,但这家工厂生产的产品只有约一半的数量是符合标准的,距离苹果的要求还差得非常远。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印度制造的iPhone外壳只有50%符合苹果的质量标准。

苹果近来一直从美国加州和中国派遣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到印度南部地区的工厂,以协助培训当地工人并搭建生产线。

什么时候能赶得上中国制造?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

印度缺乏足够多的本土电子零部件配套厂商,这是中国的长板,印度的短板。

珠三角、长三角奋斗了几十年的成果,印度要想短期内超越也确实很难,印度的可能捷径是:和中国企业合资,然后逐步搞国产替代。

这一方式是否可行?需要观察。

印度在电子供应链方面是有“野心”的:3月5日,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国务部长拉吉夫·钱德拉塞卡表示,总理莫迪已提出明确愿景,即印度将在全球电子供应链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制定到2026年制造3000亿美元电子产品的目标。

钱德拉塞卡指出,从明年起,手机将成为印度出口的十大类别之一。他还说:“印度很快就将建成包括设计、封装、制造和生产在内的全面半导体生态系统。我们正创建现代法律框架,而印度正成为全球创新的一大中心。”

但印度要想挑战苹果产品在中国的产量,还有遥远的距离。

媒体报道显示,2022年,苹果的iPhone、AirPods、Mac以及iPad在中国的产量占比分别为96%、95%、98%以及98%,印度的这一数据为4%、0%、1%和0%,但在今年,预计印度制造在上述苹果产品中的份额则变更为7%、2%、3%以及3%。

印度有增长,但差距依然巨大。

03 印度作为乙方闷声发财

2022年印度GDP同比上涨6.7%,这在大国里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增速。

印度的GDP总量达到3.39万亿美元,与日本和英国相比,名义GDP已经超过英国,接近日本名义GDP的80%,跃升世界第5位,仅次于美中日德。

▲印度首都新德里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每隔三个月发布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印度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在2023年以后仍有可能保持6%左右的增长,未来若是按这样的趋势发展,印度超过日本、德国都是有可能的。

2022年二季度,印度GDP涨幅较高,推动了全年的增速水平。实现高增长得益于疫情防控的全面放开,以及消费和投资的快速增长,还有一个产业链转移效应,印度和越南等国都是受益者。

但我认为印度这些年来经济总量持续上升,还有三个重要因素是必须高度重视的。

首先,印度作为乙方,正在闷声发财,努力赚甲方的钱。

今年一月,美国进口增长3%,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增加3.6%、出口增加3.1%;从印度的进口,增幅最大,高达19%,占总进口的比例是1992年来峰值。

根据印度商工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2022财年,印度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194.2亿美元,印度官方认为美国是自己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进入2022年,印度还加速与其他贸易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以期实现贸易多元化。在2022年2月与阿联酋正式签署自贸协定,与澳大利亚在2022年4月签署临时自贸协定。英国首相访印期间,也表示希望在2022年11月前与印度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应该说印度还是在扎扎实实搞经济,也在四处结交朋友。

04 印度软件产业创汇惊人

印度的软件人才也是一个巨大优势。早在2016年,库克见莫迪的时候就说了:“印度年轻一代人才很多,而这正是苹果需要的”。而莫迪正在向他推销自己的“数字印度”的构想。

印度拥有世界第二多的IT公司,软件外包公司的规模很大,长时间和美国一起占据世界软件外包市场前两名,合计份额高达三分之二,印度的软件出口也达到了全球软件出口的20%,美欧互联网公司中,90%的软件是由印度人编写的。

你以为的印度只有印度薄饼,或者印度人只会跳舞,以及在恒河里沐浴,实际上,做码农才是印度诸多聪明年轻人的顶级谋生手艺。

印度的软件产业主要是用来出口创汇,能够获得将近两千亿美元的收入,而且软件外包来源有超过70%来自美国。

印度拥有多所世界级的理工大学,印度理工学院的录取率甚至低于世界许多著名大学。

▲印度理工学院

在印度有这样一种说法,一流的学生进理工学院,二流的学生才出国去读美国名校。目前,印度理工大学、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都是在亚洲排名比较靠前的理工科大学。

由于使用英语,印度大学可以与英美国家的著名高校保持教学同步,这也是个巨大优势。

数据显示,500强公司中,印度裔人才所领导的公司占比为33.2%。硅谷三大IT公司中,除了苹果,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和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都是印度人。硅谷的工程师有1/3来自印度,15%的中高层领导是印度裔。

什么是软实力?这就是软实力。

05 印度有巨大的人口红利

印度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巨大的消费力,这个因素越来越重要。

印度2022年共有约2300万名婴儿出生,这一数字远超其他国家,请想想日本只有不到80万。如今,印度人口增至14.1亿,联合国预计将于今年4月宣布,印度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度是人口最年轻的国家之一,60岁以下的人口约有90%,其中约35%的年龄在19岁以下。

2000年出版的《国家人口政策》作者、印度政府前任秘书戈实表示,印度作为世界年轻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22年印度的平均年龄为28岁

相比之下,各国的平均年龄,比如美国为37岁,西欧为45岁,日本为49岁。他认为,印度的人口红利始于2004-2005年,将持续50年,也就是到2055年。

这么多年轻人口,要消费,要吃饭,要买房,要买手机,要旅游,要买车,要上学,对于诸多行业都是天大的利好。

苹果之所以重视印度,而且苹果重组国际销售业务,印度首次成为自主销售地,就是因为印度年轻人多,客户多,所以印度的重要性正日益上升。

尽管苹果上季度总销售额下滑了5%,但是该公司在印度营收创下新高,在商言商,必须重视印度。

印度专业人士也说了:“印度的苹果产品生产制造,绝大部分是为了满足本土需求,小部分是用于出口”。

印度有几亿年轻人,如果有20%的人用苹果产品,库克做梦都要笑醒。

06 印度也有印度的问题

当然,印度也有印度的问题,比如通胀让人头疼:印度CPI的表现不容乐观,2022年多个月份的CPI指数超过6%,而今年1月的CPI指数更是上涨到6.5%,未来CPI指数突破7%,似乎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印度的公共卫生状况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至于制造业工人的熟练程度、敬业精神,也和中国工人没法比,但是印度也有印度的“优势”——人工成本低。

还有种姓制度、宗教问题,这些就不展开说了。

除了印度人自我鼓励,自我加油,《日本经济新闻》也在近日发布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估,2023年以后,印度将持续维持6%以上的经济增长率,GDP规模有望在2027年超越日本。

印度经济总量超过德国就是这一两年的事儿。

总之,印度在2030年之前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是大概率事件,不过,这个未来的“第三经济大国”无论是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法治环境、教育水平、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都没法和德国、日本相比,当然也没法和排名靠后的英国和法国比。

印度在崛起的过程中如何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尤其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会有怎样的变化迭代路径,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

印度的速度还没有慢下来的意思,它的人口规模、经济权重、产业变化的每一个数据都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继续阅读

退出

2023-09-04

就是基金到期退出的时间,通常退出的方式有通过企业的IPO退出;功过并购转让退出;由企业原股东回购退出。退出的价格都要根据当时的市场和双方来定的。望采纳~璟滔
第二十四条合作方退出涉及主动退出、违约退出、考核退出、资质变更退出、不良信用退出等情况。专区运营单位应结合专区监管部门要求和实际运营管理需要,完善合作方退出管理规则,做好退出程序。
3、《股东退出协议》:明确约定股东在锁定期,亏损期,合同期满的退出机制,是折价退出,等价退出还是溢价退出,避免合伙人退出时,狮子开大口。
退出战略:IPO上市交易与股权转让并重,控制资本投入与退出流量。在创业投资退出的诸多渠道中,IPO与股权转让是两种最主要的退出渠道。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的调研分析,2007年在亿元的退出金额中,通过上市交易退出的占,以股权转让方式退出的占,其中,转让给其他机构投资者的退出金额占股权转让退出的。虽然国内资本市场为创业投资IPO带来福音,但对于资本规模较小、持续融资困难的本土创投机构而言,不应将眼光只瞄准创业板,应在收益与成本、控制投入与退出资本循环流量的权衡中制定适宜的退出战略。
(1)贫困户退出。贫困户的退出按照预退出、精准扶持、摸底调查、民主评议、入户核实、公示公告、批准退出等程序执行。
退出主要分为主动退出和异常退出两种情况。主动退出比较简单,目前无专门的运维命令,直接使用kill命令杀掉进程即可。
无论如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A股成为核心退出渠道,IPO虽然仍是主流退出方式,但除并购退出外,包括IPO方式的退出交易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这已经是事实。2023,相信会有更多投资机构借助并购重组高潮投资入股以及获得退出机会,预计通过并购退出的案例也会越来越多。
截止20xx年12月末,全辖各行07年度累计退出授信亿元。其中针对总行下发退出清单中存量客户,累计退出正常类贷款亿元,占年初全辖公司类正常类贷款馀额的,已整体完成年内目标退出金额的,完成总行要求退出目标的306%,退出管理成效明显。
基金存续期满后,合伙企业直接出让被投资企业股权、出资份额、资产实现退出,退出方式包括但不限于IPO上市退出、并购退出、股权(或基金份额)转让退出以及其他合法合规方式。
虽然《傅雷家书》退出中学课本已成定局,但它作为经典的传播仍将继续:退出课本,回归文本;退出考场,回归家庭。
售电公司市场退出,主要分为自愿退出和强制退出。其中,自愿退出指售电公司因自身原因或其它原因,主动要求退出电力市场,注销市场注册的行为;强制退出指售电公司违约、违反相关规定等原因,被动退出电力市场被强制注销注册的行为。
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跑步者和持枪者各自的哲学。如果你决定采用持枪者的哲学,在市场上找到稳定的快速利润,或者你决定站在跑步者一边,试图抓住趋势市场获得巨额利润,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什么对你有意义,并在交易中采用和保持这种退出策略。前面两种退出策略是针对持枪者的:区域退出和分割退出。后面两种退出策略是为跑步者准备的:修改后的分割退出和三条线退出。
退出机制的设计,徐华老师着重强调其重要性:对于退出的合伙人,应当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权,如何确定具体的退出价格,涉及到了两个因素:1、退出价格基数;2、溢价/折价倍数
普通合伙人应尽量在退出期届满前完成合伙企业所有目标项目的退出和清算。但在退出期届满后仍无法完成合伙企业所有目标项目的退出和清算的,为确保合伙企业顺利完成该等退出和清算,经普通合伙人决定,可以延长一年;经普通合伙人提议,由合伙人会议审议决定,可再延长一年。
(3)肠镜进入和退出的时间前端显示和数据记录。根据识别到肠镜进入和退出图像、回盲部的图像记录进入肠镜进入和退出的时间。识别肠镜进入开始计时,到达回盲部时间停止为肠镜进入时间;识别回盲部开始计时,到识别退出图像停止计时,为肠镜退出时间。计算的时间应记录并保存在本地路径。
本文关键词:退出娱乐圈原因、王祖贤退出娱乐圈的原因。这就是关于《退出娱乐圈原因,王祖贤退出娱乐圈的原因(23岁美貌惊艳)》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再如人才退出计划,传统的创业者不适合新事业的发展要求,怎么退出?退出机制怎么安排?如何让退出合情合理,做到无情淘汱,有情退出,不给老板惹麻烦?作为CHO,必须了解其中的奥秘。有时老板一发火就把人裁了,被裁的人反过头来就把企业告了,你人资部门得给老板擦屁股啊。
(六)批准退出。对符合退出条件的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由省政府正式批准退出;对不符合条件或未完整履行退出程序的,责成相关市进行核查处理。
坚定“真退出”决心,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该公司拟定了领导人员能上能下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明确了“到龄退出”“不适宜担任现职退出”“考核考察退出”的条件和程序,畅通了领导人员“上下”通道。以领导人员综合考评、经理层经营业绩考核、中层干部综合考核为抓手,推进管理人员“真退出”。
(2)加强对正常类客户的风险甄别,加大对高风险关注客户的`退出力度。要求纳入主动退出计划的正常和关注类客户,其20xx年度退出金额不得低于各行年初对公正常类贷款的5%,其中关注类客户退出金额应不低于上述两类客户年度退出金额的60%。
B、必须在每个层面吸纳股东(不是缺人才,是有人才没有给股份;如:财务总监,销售第一名,技术总监)C、必须带钱、带人2.退出机制退出机制的核心就是预防事情的发生命脉就是:害怕什么就把什么列为退出机制如:害怕中途退出列为退出机制。如果中途退出,则净身出户,只享受当年已发生的利润的分红(中途退出就等于暗杀)。如:害怕出卖公司,则把出卖列为退出机制。如果出卖公司,则净身出户只享受当年已产生的利润分红(只要出卖公司,就是心不在公司,跟老板就不是一条心)如:害怕遇到天灾不能胜任,则把遇天灾人祸不能胜任列为退出机制。
好的募、投、管是好的退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即使募投管做得好,退出管理没做好,退出回报也不一定高。
会议听取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小水电清理退出工作汇报,审议大熊猫国家公园小水电“一站一策”退出方案、自然保护地小水电“一站一策”退出方案、研究小水电清理退出相关费用等,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并且根据之前的不合格教师退出制度暴露出来的问题,新的分类退出机制,其中鉴定机构多元专业力量支持和丰富分类退出鉴定标准的方式。
临时退出:临时退出请尽早联系客服以便安排替补,找不到候补下活动出发前5天内退出扣除50%活动费用,3天内退出扣除80%活动费用,24小时内及行程中退出将不退还活动费用,望理解!
10.退出策略:最后,您需要牢记退出策略。首次公开募股通常被视为长期退出战略,而收购通常被视为短期退出战略。您需要根据您的目标和当前的市场状况来决定哪种方式适合您。
教师退出机制并不是取消编制,而是安排转岗或离岗。根据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规定,区分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四种退出渠道,防止教师退出一刀切。说明不同渠道的适用情形及相关待遇,针对教学能力、职业道德、身体条件等不同方面都有认定标准,基本保证“退出机制”的实施有依据。
但即便特朗普政府宣布正式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联合国的规定,正式退出世界卫生组织需要提前一年通知联合国,然后才能退出。
对于我们农民来说,土地是大家的命根子,如果大家不是特别着急用钱,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考虑自愿有偿退出土地的问题。涉及到农民退出土地方面必须要以自愿为前提,任何人和机构组织不得强制农民退出土地,更不能以退出农村集体户口为前提要求退出农村土地,这也是政策层面的明确规定。

继续阅读

电商对实体的四波冲击:仅退款是第四波,实体生意要找出路了

2024-01-09

仅退款出来之后,目前引发了业内激烈的讨论,不少声音认为这是逼着商家去干线下实体。

前不久,贝玲妃官方旗舰店关闭淘宝、京东等线上店铺,专注于线下实体了,该消息也引发了业内热议,不少声音认为是仅退款导致的。

图片

仅退款成为头部电商标配的背景是,现在是商品供给过剩,但购买力稀缺的时代。商品多了,但是老百姓缺钱,买不动,而且贪便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电商平台的规则偏向买家,让商家适当让利,就成为电商平台的一种共识了。

现在的情况是,仅退款的负面效应正在呈现,薅羊毛的用户越来越多,针对白嫖党仅退款,开始走法律流程的商家也越来越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羊毛党很可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因为如果是恶意仅退款,遭遇起诉,给买家带来的麻烦可能在后头。

图片

但更麻烦的是实体商家。因为实体的生意原本就不好做。但现在仅退款,不少人认为将倒逼网店回归实体了。但这可能对实体过于乐观了,因为,仅退款,可能是压倒实体生意的第四波冲击。

电商对实体的四波冲击

事实上,发展到今天,实体已经经历了电商发展的四波冲击。

第一波冲击是,电商消除了价格上的信息差,这是对实体是第一波冲击。

因为在电商没有普及的年代,实体店是靠信息差赚钱的,比如一件服装,因为信息不透明,价格差可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店面有很大差距,高价服装的差距可能是倍数级的。有服装店老板透露,他店内的一件高档羽绒服卖1万3,进货价是3000元,私底下朋友或会员来买,可以给到折扣价8600元。

但是电商的存在其实是让价格透明化了,能赚多少利润,一清二楚。而实体店背负了房东的房租成本,这层压力下,还要与线上打价格战,压力可想而知。

当电商产品价格越来越便宜,越来越透明,实体店的利润就大大降低了,而这个时候,房东的房租还在涨。

第二重冲击是七天无理由退货。这一点从过去到现在,很多实体店都是很难做到的,一件衣服卖出去,7天后拿回来说不买了,有多少店肯退?不多。

因此,在售后服务上,线上虽然你找不到别人的店,但平台服务让你购买东西反而更有保障,线下你知道店家地址,但服务的好坏,还是要看实体店的良心。

这进而导致更多消费者愿意线上网购,因为线上售后更有保障。

第三重冲击是直播带货。直播带货对实体的冲击在于,它把流量集中到大主播的直播间,流量集中之后,疯狂低价走量,制造爆款效应,挤压了线下的消费需求。

而且我们会注意到,直播带货的产品,大多数是服装、酒类、零食、美妆等快消品,与线下实体店与零售店的主流产品品类高度重合,比如酒类零食等食品、化妆品、生活用品等产品。直播带货卖的越多,商超的需求相当于就被提前透支了。这是第三重冲击。

仅退款是第四波冲击。

如今,电商头部标配“仅退款”,产生的副作用,也将作用到实体经济身上。

淘宝京东标配仅退款的背后,源于线上交易量下滑,商品过剩,平台需要想办法刺激消费活跃度的,拉高GMV,平台希望商家拿出一点利润,给买家送红利,拉动平台消费者的活跃度。假设10单有一单是仅退款,商家还是有的赚。这一方面让消费者感觉购物更有保障,一方面也满足了部分人占便宜的心理。

但是如果原本生意就非常不好的中小商家,往往就难以承受这个损失,那么就回到开头的话题,很多商家可能就会关闭店铺,直接干实体。但实体生意现在非常难做。

图片

我们多数人会感受到,城市逛街的人流量在下降,很多原本繁华的地段,渐渐变得冷清,关闭的门店越来越多。比如在广州,这几年不断有老牌百货店宣布闭店。

图片

在广州生活的人,对上下九步行街今昔人流的对比的感受也会非常深刻。

图片

不久前,笔者关注到,长沙有实体商家透露,每年25万租金的女装店,曾经日入3万,现在1000都难。

图片

如果你线上干不下去回归实体,生意就能好起来?相反,会更难了。

救救线下实体

因为原本背负高房租、人工成本的实体店生意已经越来越不好做了。有惠州的服装店老板表示:服装行业彻底凉凉,每天营业额就卖1百两百块,但房租每个月是4000元,每个月卖的货养房东,80平的店,每天就没有几个人来消费。

事实上,这种一天内也卖不了几单的实体店,不是少数。

图片

在前段时间,广州万佳服装批发市场的90后28岁老板在档口上吊,这背后疑似是债务问题,而该档口的月租金高达10万,现在实体萧条的环境下,线下卖服装的生意已经越来越不好做,但每月高达10万的租金,是压在这些服装商家身上的一座大山。

图片

一旦衣服卖不动,就只能亏本处理成尾货,高昂的进货成本、房租成本,以及急剧下降的线下人流与购买量,实体还如何与“仅退款”的电商竞争呢。

因此,如果有商家扛不住“仅退款”的压力,越来越多商家关闭线上做实体了,原本就生意不好的实体的竞争就更激烈了,生意只能越来越不好做。

因为商家转移到线下,并不能把消费者也同时带到线下,因为消费者网购习惯已经养成,而且现在体验越来越好,黏性可能越来越高。

毕竟,仅退款是完全站在消费者立场,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基本上是不用担心买到假货、次品以及质量问题的产品不给退的这种情况了。

图片

从利润与体验角度来看,实体店本身背负着房租、人工等成本压力,很难做到仅退款。而很多事情,往往是在对比过后,那种心理的刺激更强烈。如果当消费者在实体店买到问题产品连退款退货都要扯皮半天的时候,可能会让消费者进一步强化网购的信念。

因此,仅退款,这一方面是让很多线上商家回归实体,实体商家同行竞争变得激烈,一方面是线上体验更好,实体店的生意更难做,更加无力与电商竞争了,因此,仅退款成为标配,不是让商家回归实体,而是让实体商家更难受。

现在的情况是,实体被房租绑架了,房租太贵,房东也并没有基于人流量下滑的事实去定价,而是基于城市房价、地段本身来定价,很多房东宁愿空着不放逐也不愿降价。这对原本人流量急剧下滑的实体生意造成了重大打击,辛苦到头来给房东打工。而线上已经可以仅退款了,实体店连7天无理由退货都难以做到,还有高昂的房租成本,怎么与线上仅退款竞争呢。

因此,“仅退款”这一层冲击,将让实体经济更加难做,甚至可能是压倒实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国内为了刺激、扩大消费伤透了脑筋,有媒体认为仅退款打通了内循环的堵点,但电商发展的同时,如何也让线下实体享受时代的红利,让电商与实体不是互相蚕食而是共同促进的关系,可能打通内循环动脉的颇为关键的一环。线下实体如何利用电商在线化的优势,与实体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标准与体验,甚至跟进“仅退款”,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向,线下实体如何自救,已成当务之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