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星网大数据-科技行者

今日头条、悟空问答、喜马拉雅等社交传播平台的战略合作媒体、战略合作机构

知情人士称Meta2023年或再大规模裁员 2022年该公司曾裁员1.1万人

2023-03-12

据央视财经援引外媒报道,知情人士称脸书母公司Meta今年计划裁员的规模或与去年持平,去年公司曾裁员1.1万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13%。《华尔街日报》10日也报道了这一消息。

知情人士透露说,Meta将在未来几个月进行多轮裁员,预计裁员对非工程师岗位的影响最大。据悉,截至2022年10月,也就是在去年宣布裁员1.1万人之前,Meta在全球拥有约8.7万名员工。

继续阅读

硅谷银行爆雷,国内创投圈受牵连几何

2023-03-1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位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简称“SVB”)关闭事件风险影响正在外溢。

美国当地时间3月10日,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的一份声明,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当日宣布关闭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并任命FDIC为接管人。硅谷银行事件是自去年英国养老金、瑞信风波以及FTX破产后的最新的金融风险事件。

3月11日,位于北京的一家创投基金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受硅谷银行事件牵连,国内个别VC(Venture Capital)机构在硅谷银行仍有存款或者其他相关业务,正忙着处理资金问题。

“还没投资就损失了,VC机构也不好跟出资的LP机构交待。”上述人士感慨。

另外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创投机构合伙人也向记者表示,美国硅谷银行是世界上很著名的一个“风投机构”,作为LP,在中国也参投了一些基金或者创业企业。美国硅谷银行的关闭也会影响到在国内所参投的基金或者企业后续的正常募资。

突然关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硅谷逐渐成为美国创业者的乐园。这里的人们勇于冒险、无惧失败,资金和人才汇聚于此。同时,针对科技企业的金融需求日益上升,促使硅谷银行于1983年应运而生。

据悉,硅谷银行作为美国服务创投圈的专业性银行,在新兴科技行业研究耕耘超过30余年,至今已经帮助过30000余家初创企业进行融资,与全世界600家风险投资机构,120家私募股权机构有直接业务往来。在初创企业信贷市场占有率超过50%,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按照资产排名,硅谷银行在美国银行中位列43位,在《福布斯》“2018美国百大银行排名”中凭借出色的盈利能力排在23位。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VB Financial Group)是硅谷银行的控股集团。该公司是美国唯一一家服务于新兴成长型市场和中间市场成长型公司的银行集团,专注于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等高成长性行业,为市场中企业、个人与投资机构提供个性化的融资方案。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除经营商业银行业务的硅谷银行外,旗下其他子公司还包括 SVB资本公司、SVB资产管理公司、SVB财务顾问公司、SVB分析公司、SVB证券公司、SVB环球金融公司等。

作为一家风靡于全世界创投圈的专业银行机构,却如纸牌一样突然倒下了。

为保护投保的储户,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创建了存款保险国家银行(DINB),硅谷银行在关闭时,作为接管人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需立即将硅谷银行所有受保存款转移到DINB。

FDIC在公告中称,硅谷银行3月10日已被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DFPI)关闭,该局指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作为接管人。在硅谷银行关闭期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会将所有受保存款转移至新创建的圣克拉拉存款保险国家银行(DINB)。最晚于13日上午,所有受保储户都将可以完全使用其受保存款。

FDIC对每个账户的最高承保额为25万美元。FDIC表示,硅谷银行截至去年年底的总资产约为2090亿美元,存款总额约为1754亿美元,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存款中有多少属于高于保险上限的部分。资金超过保险上限的存款人将获得未保险余额的接管证书。

风险外溢

硅谷银行的破产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也迅速传导至国内的创投圈。

3月11日,一家主要关注早期与成长期企业的创投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硅谷银行主要与科技型初创企业和VC/PE基金业务合作较多,作为重要的资本融通银行,此次硅谷银行关闭影响对以科技企业为主的资产端和创新资本为主的资金端冲击巨大,并已经造成一定程度的金融挤兑风险。

“虽然SVB主要服务于美国客户,但由于很多在中国投资的美元基金也将托管账户开立在硅谷银行,因此,势必为将上述风险外溢至中国本土投资市场。或将进一步挫伤美元基金在中国市场的活跃度。”该创投机构人士表示。

上述总部北京的创投基金负责人认为,第一,首先可能会直接影响个别在硅谷银行开设账户并有存款的机构;第二,对于国内的创投机构而言,短期内在美国进行投资时也会更加谨慎;第三,短期内,可能会出现项目投资退潮期。

此外,上述总部位于北京的创投机构合伙人也向记者表示,硅谷银行破产后可能牵连到国内它曾投资的基金或者初创企业。比如硅谷银行作为LP参与国内一直基金的投资,一般选择分3期或者4期付完,而硅谷银行关闭后,后面原计划投资的资金也无法顺利投资。这也会进而影响到所投基金或者初创企业的下一阶段正常投资。

根据Wind查询,2017年以来,作为投资方,硅谷银行参与投资了超过5家融资企业。

关于硅谷银行为PE/VC提供资本,据中金资本研报介绍,硅谷银行两大主营业务是为PE/VC提供资本催缴信贷以及为初创企业提供信用贷款:

第一,资本催缴信贷:又名capital call line of credit或subscription line,是硅谷银行投放给PE/VC的贷款,在有限合伙人承诺出资后,PE/VC并不会立刻获得资金,而是在发现可投资项目时向有限合伙人发出催缴通知,出于减少招款通知、提高IRR(内部收益率)以及快速把握投资机会等多种原因,PE/VC通常希望从银行获得一笔资本催缴信贷,来帮助其短期过渡,待有限合伙人资金到位后还本付息。因此该类贷款通常期限偏短,风险较低,同时收益率也往往低于传统的工商贷款。

第二,初创企业贷款:该类贷款主要投放给没有盈利和现金流的初创企业客户,该类客户常常会在两轮股权融资之间向硅谷银行借款以帮助其持续经营。由于该类贷款风险较大且缺乏抵押物,硅谷银行往往会向初创企业索要3-5%的认股权证。历史上看,硅谷银行从认股权证中取得的收益远大于此类贷款所产生的信用损失,但考虑到认股权证的收益与初创企业财务状况都存在较强的周期属性,此类贷款仍然风险相对较高,过去多年硅谷银行也在积极压降此类贷款。

对于硅谷银行关闭对于国内创投圈的警醒,上述总部位于北京的创投机构合伙人向记者表示,硅谷银行更加热衷于投资TMT、或者行业热点,但是这类型项目很多往往最终的能够真正产生回报的项目也少,很多都亏损的状态。然而,当下创投圈跟风型的投资时代已经过去,创投机构在投资时更加注重回归商业的本质,回归理性,踏踏实实看企业实际项目经营情况。

继续阅读

美股硅谷银行股价暴跌40% 创1998年以来最大日内跌幅

2023-03-10

美股硅谷银行(SIVB)股价暴跌,截至发稿,硅谷银行跌40%,创1998年以来最大日内跌幅。

硅谷银行股价走势

消息面上,硅谷银行(SIVB.US)宣布,计划通过单独承销的注册公开发行12.5亿美元它的普通股和5亿美元存托股份。

此外,在开始发行之前,SVB与全球领先的成长型股票投资者通用大西洋公司签订了认购协议,以购买5亿美元在单独的私人交易中以公开发行价格发行普通股。与通用大西洋的认购协议取决于普通股发行的结束,预计将在此后不久结束。SVB还打算授予(I)发行普通股的承销商购买额外股份的选择权1.875亿美元(ii)优先股的承销商提供超额配售选择权,以额外购买7500万美元,或优先股发行中的150万股存托股票。SVB打算将此次发行的净收益用于一般企业用途。每个要约的完成不取决于另一个要约的完成。

SVB金融集团是一家控股公司,从事提供银行和金融服务。它通过以下部门运营:环球商业银行、SVB私人银行、SVB Capital和SVB Leerink。全球商业银行部门包括商业银行、私募股权部门、SVB葡萄酒、SVB分析和债务基金投资的业绩。

继续阅读

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

2023-03-02

据央视新闻,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

网民用网环境持续改善,物联网终端增长推动“万物互联”

《报告》显示,在网络基础资源方面,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域名总数达3440万个,IPv6地址数量达67369块/32,较2021年12月增长6.8%;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7.28亿。在信息通信业方面,截至12月,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3%,较2021年12月提高7个百分点。在物联网发展方面,截至12月,我国移动网络的终端连接总数已达35.28亿户,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8.45亿户,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

工业互联网体系构建逐步完善,“5G+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

一是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平台构建逐步完善。《报告》显示,工业互联网总体网络架构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了240个。二是“5G+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工业技术升级换代的步伐,加速人、机、物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方式落地普及,成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支撑。“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开展创新实践,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4000个。

传统领域应用线上化进程加快,推动农村数字化服务发展

《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一是线上办公市场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网民使用。截至12月,我国线上办公用户规模达5.40亿,较2021年12月增长7078万,占网民整体的50.6%。二是互联网医疗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成为2022年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应用。互联网医疗领域相关监管政策框架日益完善,引导互联网医疗行业规范化发展。截至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较2021年12月增长6466万,占网民整体的34.0%。三是互联网成为实现乡村振兴重要抓手,推动农村数字化服务发展。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数字化服务供给持续加大,促进乡村地区数字化服务提质增效。截至12月,我国农村地区在线教育和互联网医疗用户分别占农村网民整体的31.8%和21.5%,较上年分别增长2.7和4.1个百分点。

继续阅读

消息称特斯拉拟对Model Y进行改造,9月生产改款Model 3

2023-03-01

IT之家 3 月 1 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三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正在准备对其最畅销的 Model Y 进行生产改造。

这些知情人士中有两位要求匿名,他们说,Model Y 的改造涉及到这款跨界电动汽车的外观和内饰,目标是在 2024 年开始生产,特斯拉给这个项目取了一个代号:Project Juniper。

路透社此前报道称,特斯拉已经在努力改造其上海工厂,为其 Model 3 轿车的改进版做准备,该项目被特斯拉称为 Highland。据一位知情人士称,Highland 版的 Model 3 预计将于 9 月份在上海投产。

据参与项目的人士称,特斯拉正在通过 Highland 项目,对其 Model 3 轿车进行改进,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这款电动轿车的吸引力。Model 3 于 2017 年首次上市。他们说,除了外观和动力性能之外,还将重点提高生产效率。

IT之家今天早些时候曾报道,自 1 月份以来,对中国生产的 Model Y 的悬挂系统进行了升级,提升了车辆在低速颠簸路段的舒适性,减少传递到车身的振动,同时又保证在快速变道、过弯时也能有极佳的支撑性。

继续阅读

马斯克今晚揭晓“宏图篇章3”,“极致”扩大将如何带动特斯拉产业链

2023-03-01

在马斯克提出“宏图篇章(Master Plan)”17年后,“宏图篇章3(Master Plan Part 3)”将于今晚揭晓。

回看宏图篇章1、2中汽车制造方面,马斯克将Model S/ X概念版、Model 3/Model Y等产品带给全球消费者,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车霸主。但篇章2所提出的愿景“比人类手动驾驶安全10倍的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尚未落地。

早在2022年3月,马斯克宣布正制定“宏图计划3”时透露,特斯拉将力图将规模扩张至“极致”,足以“实际转变地球的整个能源基础设施。”业内近期已给出各种猜测,主要涉及一体化压铸、4680电池、储能以及AI(人工智能)等方向。

过去几年伴随特斯拉新能源汽车业务高速增长,A股特斯拉产业链小伙伴的业绩规模随之提升。宏图的第三篇章将指引特斯拉电动车驶向,也关系到A股产业链受益程度,成为市场对第三篇章关注焦点。

“极致”扩大:一体化压铸成最大看点之一

新能源三电增加车重、降低续航,基于轻量化需求,一体化压铸是由特斯拉首先提出并付诸实践的一种汽车制造工艺。特斯拉采用一体化压铸后将70个零部件一体化压铸为1~2个大型铝铸件。

一体化压铸降本增效明显,特斯拉Model Y采用一体式压铸后底板总成,可将下车体总成重量降低30%,制造成本下降40%,对比传统汽车制造工艺,一体化压铸在制造成本、生产效率、人力成本、材料回收等多方面具备优势。

本次第三篇章宣布,业内认为一体化压铸为最大看点,随着未来Model Y车型成本进一步下降,更具吸引力的售价有望让该车型销量大幅提升。

Model Y车型是特斯拉首次尝试使用一体化压铸结构件的车型,将一体化压铸技术用于后轴的后底板,大型压铸机将Model Y 的大部分框架组装成一个大件。

民生汽车团队指出,目前中游压铸企业仅有文灿股份(603348.SH)、广东鸿图(002101.SZ)、拓普集团(601689.SH)等几个企业一体化压铸产品试制成功,均已积极采购大型压铸设备布局一体化压铸,主机厂商方面,特斯拉、蔚来、小鹏等车企已在汽车一体化压铸领域布局。

短期来看,各压铸企业前期持续投入,资本开支较大,良率受材料、模具、压机设备等因素限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3家压铸企业近期纷纷公告定增预案,并表示一体化压铸已成为汽车行业轻量化技术布局的重点。

文灿股份披露的定增预案(修订稿)显示,公司拟募资35亿元,主要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以及汽车轻量化零部件。文灿股份表示,近年来,随着高真空压铸技术以及超大吨位压铸设备的发展,一体化压铸车身结构件的技术难点已经逐步克服。

广东鸿图表示,公司对标国际顶零部件集团,在技术沉淀、资本实力、核心系统集成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次计划募资22亿元,投向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制造项目。

要注意的是,特斯拉的聚光效应使得其每次发布一项新技术,都能成为A股市场炒作的题材。就在上周,毫米波雷达概念异军突起,成为二级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新热点。点燃该热点系一则传闻:特斯拉被曝向欧洲监管机构提交车辆变更申请,证实最新自动驾驶硬件HW4.0即将量产上车。

近期随着股价连续大幅拉升,中英科技(300936.SZ)、晋拓股份(603211.SH)均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并提示相关风险。中英科技称,ZYF-6000系列高频覆铜板可以应用于汽车毫米波雷达领域。目前公司产品在该领域订单规模较小,相应产品目前处于小批量生产状态,占整体业务收入比例不到1%,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

晋拓股份表示,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用铝合金压铸零部件。2022年开始有用于毫米波雷达控制器的产品小批量量产,该类产品为毫米波雷达控制器壳体,非毫米波雷达核心部件。截至目前,该类产品交付2.9万套,实现产品及模具营收157万元,预计占2022年营收比例为0.15%(2022年度尚未审计),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将来市场存在不确定的风险。

特斯拉A股小伙伴,“宁王”最受益

2006年马斯克发布第一篇章,2016年其发布第二篇章时,特斯拉的总市值已达340亿美元。第二篇章发布至今的7年间,特斯拉飞速成长,总市值为6509亿美元,7年时间市值累计增长约逾18倍。

Wind数据显示,A股特斯拉概念板块共计57只股,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类,主要包括自动化设备、专用设备、汽车零部件、电子元件等等。截至3月1日收盘,57只股总市值2.96万亿,作为对比2020年同期这项数据为1.36万亿。若拉长时间看2016年同期,彼时宁德时代(300750.SH)都还没上市,板块总市值区区6000亿元。

细分来看,特斯拉A股供应链环节主要包括动力系统、电子电器系统、车身内外饰件、通用件和底盘系统,个股主要有宁德时代(300750.SZ)、三花智控(002050.SZ)、精锻科技(300258.SZ)、东山精密(002384.SZ)、均胜电子(600699.SH)、宁波华翔(002048.SZ)、拓普集团(601689.SH)、旭升集团(603305.SH)等等。

过去十年,特斯拉累计交付近30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2022年全年交付量达到131万辆,蝉联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冠军。

特斯拉产业链中,规模与市值居首的无疑是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2020 年宁德时代与特斯拉签署动力电池框架协议,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伴随特斯拉磷酸铁锂版model3放量,宁德时代的全球市占率由2017年的19%提升至35%。2022年1~11月宁德时代的电池全球份额37%,海外市占率升至20%~25%。

宁德时代在2021年6月与特斯拉签订协议,公司于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间为后者提供动力电池。在此背景下,特斯拉“极致”扩张将如何带动宁德时代市场份额提升成为看点。

此外,三花智控也在特斯拉带动下加速成长。空调业务起家的三花智控目前是汽车热管理领域头部企业,2022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为48.4%,特斯拉是公司制冷板块重要客户。

继续阅读

苹果MR头显新剧透:无需iPhone配合,还能“隔空打字”

2023-02-28

智东西2月27日报道,当地时间2月26日,据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发文称,苹果最新版MR(混合现实)头显将不需要依靠iPhone手机进行配置和使用,可以直接从iCloud云端下载所需数据。这可能就此变革苹果设备的产品形态,苹果前代产品如Apple Watch都是需要依靠iPhone进行初始设置的。

与此同时,古尔曼称,这款被称为“Reality Pro”头显已经在测试“隔空打字”等功能,允许用户用眼神和裸手操控取代操控杆,不过这一功能在“测试中表现仍不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研发这些能力的部门正是苹果的秘密部门XDG神秘小组。该小组刚刚被爆出研发12年推动了苹果血糖监测重大进展,预计将无创血糖监测技术用在Apple Watch产品中。(《苹果血糖监测重大进展!乔布斯亲自拍板,数百名工程师秘密研发12年》)

一、开发血糖监测的神秘小组,也在搞下一代MR头显

Apple以保密未来产品而闻名,公司的探索性设计小组同样也是保密的。据古尔曼透露,秘密团队“XDG”是未来Apple Watch无创血糖监测技术的“幕后缔造者”,类似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登月工厂”。

“XDG”团队成立于数年以前,隶属于Apple的硬件技术小组,长期由苹果工程研究员Bill Athas领导,直至其于去年年底意外去世。团队现由Athas的副手负责日常管理,包括有Apple顶级的工程师与科学家Jeff Koller、Dave Simon、Heather Sullens、Bryan Raines和Jared Zerbe。Koller、Simon和Raines参与了血糖监测项目,而Sullens和Zerbe管理着更大团队中的其他小组。

古尔曼称,除了血糖监测工作之外,XDG团队还在研究下一代显示技术、人工智能以及能帮助眼疾患者的AR/VR头显。最初这一团队在Athas的领导下研究低功耗处理器和新代智能手机,目前为止,这些研究仍在继续。

像谷歌的“登月团队”一样,XDG团队拥有充足的财政资源和发挥空间来实现自己的想法,他们往往为定制项目服务,直到确定想法是否可行。虽然该团队像初创公司一样运作,但内部同苹果其他部门一样被相互隔离:不得与进行其他项目的同事交流信息。

二、苹果头显无需iPhone配合,还能“隔空打字”

古尔曼透露,Apple头显可能不需要iPhone,该设备的最新测试版本及其xrOS操作系统可以在没有iPhone的情况下进行设置,并且可以直接从云端下载用户的内容和iCloud数据,用户就能从iPhone或是iPad上直接转移数据。他还称,这款头显没有遥控器,而是通过用户的眼睛和手来进行所有操作。

同时,古尔曼称,最新的内部原型机提供了文本输入的一项关键功能——空中打字,但用户还是可以配上iPhone来使用其触摸屏键盘。但古尔曼称,目前这项技术在测试中并不稳定,仍存在有一些硬件和软件的问题亟需解决,苹果内部希望在设备发布后进行快速改进。公司希望其头显在这方面遵循与最初的Apple Watch相同的路径。

苹果目前正计划在6月的WWDC上发布其首款头显“Reality Pro”,这款产品最早会在2023年底出货,后续产品也已经在进行研发当中。

古尔曼在1月时曾透露,苹果计划在2024年底或2025年推出一款更便宜的头显,该头显采用的是低端的显示屏和处理器。对那些不愿为高端型号买单的用户而言,这款头显拥有更高的性价比。据商标申请文件显示,这个更便宜的版本可能会被称为“Reality Pro”,第二代的“Reality Pro”也已经在开发当中。

古尔曼强调,第二代“Reality Pro”头显的重点在于性能上。在计划设计之初,第一款头显拥有一个独立的中枢,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将信息内容传送到整个家庭的设备,但这一想法被否定,第二款产品将增加一个更加强大的处理来弥补和理想性能之间的差距。

结语:MR头显呼之欲出,或成苹果突围的关键

MR头显的发布时间一再推迟,从中也能看出苹果对这款产品的重视程度之高。神秘的千人研发团队,长达7年的研发时间,让人对这款产品的好奇日渐加重。在iPhone支撑起苹果公司营收半壁江山的现状之下,搭载最强配置的MR头显有望成为新的营收增长点。

在经济环境遇冷、重大创新突破难以实现的大环境下,苹果主动求新、求变的态度让其在自身发展道路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隔空打字、眼部手部追踪这些最新功能也逐渐拉开了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距,至于真正的表现如何,且看产品面世后交出的答卷。

继续阅读

ChatGPT之父传奇:技术天才、投资狂魔、末日狂人、下一个马斯克

2023-02-26

近几个月,围绕 ChatGPT 的话题已经说了很多,这次让我们谈谈它的执掌人、OpenAI 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

 

 

在见到他大约三分钟后,我记得当时在想「啊,这就是比尔盖茨 19 岁时的样子」。

 

 

2006 年,面对 20 岁出头的 Altman,创投公司 Y Combinator 联合创始人 Paul Graham 暗自思忖。

 

 

8 年之后,他亲自任命 Altman 为 Y Combinator 总裁。

 

 

虽然近几个月才为更多人所知,但 Altman 并不是硅谷新贵,他已经深入这个圈子近 20 年了。

 

 

从程序员、创业者,到企业家、天使投资人,Altman 可能是马斯克和扎克伯格之后,硅谷的下一位明星 CEO。

 

 

28 岁当上总裁的斯坦福辍学生

 

 

Altman 似乎有着一个技术天才的标准人生。

 

 

1985 年,Altman 出生在一个犹太人家庭,母亲是皮肤科医生,他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长大,8 岁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并学会了如何编程和拆解苹果的 Macintosh。

 

 

类似乔布斯、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入学两年之后,Altman 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辍学,和几个同学开始创业生涯。

 

 

2005 年,Altman 的团队推出基于位置的社交应用 Loopt,它的估值一度达到 1.75 亿美元,但是后来并未激起多少水花,在 2012 年以 4340 万美元的价格被收购。

 

 

拿着分到的 500 万美元,加上亿万富翁的投资,Altman 筹集了 2100 万美元,创立了一家名为 Hydrazine Capital 的风险基金。随后,他将其中 75% 的资金投入创投公司 Y Combinator,并领投了知名社交网站 Reddit 的 B 轮融资。

 

 

此时的 Altman,已然从创业者向投资者转变。

 

 

2014 年,28 岁的 Altman 被 Paul Graham,也就是开头提到的伯乐,任命为 Y Combinator 总裁。

 

 

Altman 的投资风格明显,他十分看好与科学及工程相关的初创公司。

 

 

走马上任不久,Altman 写了一篇博客文章,呼吁能源、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公司申请投资。他还制定了一项天使投资人计划,每年至少资助 1000 家新企业。

 

 

2015 年,Altman 入选了福布斯 30 位 30 岁以下风险投资榜单。风险资本家 Marc Andreessen 这样评价他:

 

 

在 Altman 领导下的 Y Combinator,雄心壮志上升了 10 倍。

 

 

也是在这一年,Altman 与马斯克、领英联合创始人等大佬募资 10 亿美元,共同创立了 OpenAI,他们怀着近乎纯粹的使命:以最有可能造福全人类的方式,开发通用人工智能。

 

 

与此同时,Altman 的投资还在继续,他不惧怕巨大的创意,它们对世界的潜在影响让他着迷。2021 年,Altman 以 3.75 亿美元领投核聚变初创公司 Helion,这是他有史以来对初创企业的最大投资。

 

 

Altman 所做的事情,并非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他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

 

 

我认为从根本上说,在当今世界上,你随处可见的两种限制性商品是智能及能源。

 

 

前者便是尝试与人工智能合作,这是 OpenAI 正在做的事情;后者则是将赌注押在核聚变上,Altman 选了他觉得最有成功相的公司,尽管他也清楚地知道,核聚变的商业化遥遥无期。

 

 

根据我的经验,专注、人际关系和自信,是在这个世界做事的方式。

 

 

6 年前接受采访时,Altman 分享了他的经验,这条行事准则在他的职业生涯一以贯之。

 

 

专注与自信在上文已有体现,而在交际方面,最夸张的时候,Altman 每月花 6000 分钟打电话,平均每天超过三个小时,在硅谷有着稳定且亲密的朋友圈,其中不少是亿万富翁。他甚至被 Information 称为「硅谷人脉最广的千禧一代」。

 

 

Altman 还喜欢经营自己的博客,在上面断断续续分享自己的思考,大多数围绕着科技发展、创业投资和个人职业发展。所以,如果他愿意,完全可以出版一大摞成功学书籍。

 

 

谨慎乐观的末日生存狂

 

 

如果说 Altman 以技术天才的轨迹长大,在平步青云之后,他又像是一个务实的技术型高管。

 

 

今年 2 月,Altman 在科技播客「Hard Fork」上发表讲话,直言 ChatGPT 很酷,但是一个糟糕的产品,具体表现包括容易崩溃、经常出现错误信息等。

 

 

好在其中蕴含很多价值,所以人们愿意忍受这些瑕疵。

 

 

其实在去年 12 月,Altman 也曾经提醒过,ChatGPT 在某些方面足够出色,但局限性也很强,任何重要的事情都不应该依赖它。

 

 

这是 Altman 的一贯作风,他对于科技一直抱着谨慎而乐观的态度。

 

 

一方面,在 Altman 看来,通用人工智能掀起的革命势不可挡。

 

 

2021 年 3 月,他发表了一篇题为 「适用于一切的摩尔定律」的文章,其中提到:

 

 

除了三大技术革命——农业、工业和计算机——我们还要加上第四次:人工智能革命。如果我们作为一个社会负责任地管理它,这场革命将产生足够的财富,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另一方面,Altman 承认监管 AI 的必要。

 

 

前段时间,在新 Bing「发疯」吓到用户后,它被微软「阉割」了,从 2 月 17 日开始,用户每天最多只能提出 50 个问题,并且每回对话只能交流 5 次。(但在 2 月 21 日,限制又被放宽,每回的提问数量增加到 6 个,每天最多可以提出 60 个问题。)

 

 

差不多同一时候,Altman 在 Twitter 上写道:

 

 

监管将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时间来弄清楚该做什么。尽管当前这代的人工智能工具并不是很可怕,但我认为我们距离潜在的可怕工具可能并不遥远。

 

 

风险的确是可以预见的,已经有人用 ChatGPT 伪造新闻报道、将 AI 生成图片伪造成新闻照片,甚至还有犯罪分子用魔法打败魔法,佩戴额外的假肢手指,让监控录像看起来是 AI 合成的,不能再作为「呈堂证供」。

 

 

这样的事情防不胜防,毕竟人性深不可测。仅仅靠像 OpenAI 这样的公司,无法彻底将其根治。所以 Altman 认为,这是一项「共同责任」。

 

 

人们无论如何都会开源模型,大体上很好,但也会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建立在模型之上的公司,与最终用户直接关联的公司,都将不得不承担一些责任。

 

 

Altman 的乐观而谨慎,从工作延伸到生活里。

 

 

他喜欢赛车,也喜欢租用飞机飞遍加利福尼亚,家里有 5 辆车,其中包括两辆迈凯轮和一辆早期的特斯拉。

 

 

但他也是一名居安思危的「末日准备者」。

 

 

这一群体并不少见,在冷战时期的欧美国家,因为担心核战争威胁,一些人开始筹划生存问题。

 

 

今时今日的 Altman,也因为担心核武器、合成病毒、失控人工智能,时刻准备枪支、黄金、碘化钾、抗生素、电池、水、军用防毒面具等物资。

 

 

他还有一大片土地在加州大苏尔,必要时可以飞过去避难。

 

 

AI 新时代已开启,但他更想看到未来

 

 

或许你会好奇,Altman 本人是怎么使用 ChatGPT 的。

 

 

他常用 ChatGPT 总结长文章和邮件,也喜欢和它讨论编程问题、用它调试代码,这让他觉得「在和一个超级聪明的程序员交谈」。

 

 

OpenAI 还有另一个知名的生成式 AI 工具——文字转图片的 DALL-E 2。福布斯的报道提到过一个有趣的细节,Altman 在接受采访时拒绝拍照,而是用 DALL-E 将自己画出来。

 

 

但从诸多报道来看,Altman 似乎并不关心今天的 AI,而是关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比如关于 ChatGPT 是否将取代 Google 的问题,Altman 像是什么都说了,但又什么都没说。

 

 

他认为,当前的 ChatGPT 不会取代搜索引擎,但在未来某一天,可能有 AI 系统可以做到。

 

 

我认为每当有人谈论一项技术是其他大公司的终结时,这通常是错误的。我认为人们忘记了,他们可以在这里做出反击,而且他们非常聪明、非常能干。我确实认为搜索可能会在某个时候发生变化——但短期内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剧烈。

 

 

让 Altman 更加兴奋的,其实是大语言模型更多的可能性,这远远超出了搜索引擎的范畴。

 

 

我对这些模型感到兴奋的是,它不是「你如何取代上网和输入搜索查询的体验」,而是「我们所做的完全不同而且更酷」。

 

 

在去年 9 月的 Greylock 峰会上,Altman 已经描述了一个 AI 无处不在的未来世界。

 

 

他认为,AI 已经成为下一个真正的技术基础平台,并且是自移动互联网后又一个全新的基础平台。

 

 

未来,大量 AI 初创公司不需要从头开始,而是对经过大量数据训练的基本模型微调,为每个垂直领域创建自己的模型。这类提供差异化服务的 AI 公司,将会「爆炸式增长」。

 

 

再将目光放回当下,时至今日,OpenAI 依然没有赚到什么钱,用户和 ChatGPT 的平均单次对话还要烧掉几美分。

 

 

OpenAI 刚成立时是非营利组织,2019 年转变为有限利润(limited profit)公司。当年的 Altman 被问及如何盈利,他的回答是「目前没有赚钱的计划,我们不知道未来我们会如何产生收入」。

 

 

如今这依然是个问题。最近,OpenAI 推出了每月 20 美元的进阶版 ChatGPT,计划通过开发者平台赚钱,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也更加深入——微软在 Bing 中加入了 ChatGPT,还计划追加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作为 OpenAI 发起者之一的马斯克,对于这种合作关系十分不满。

 

 

马斯克指出,OpenAI 是作为一家开源、非盈利公司创建的,所以名字里面带有「Open」,目标就是制衡 Google,但 OpenAI 现在成了一家由微软控制的闭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公司,这与创办的初衷背道而驰。

 

 

但 Altman 认为,到目前为止,微软是最符合他们价值观的科技公司。

 

 

争议之中,OpenAI 仍在前进。

 

 

除了 DALL·E 2 和 ChatGPT,OpenAI 还有其他的 AI 项目,例如将自然语言翻译成代码的 OpenAI Codex、作为自动语音识别系统的 Whisper。

 

 

人们也相信,ChatGPT 使用的 GPT-3.5 自然语言模型只是开胃菜,GPT-4 才是重头戏。

 

 

2015 年,Altman 曾经与马斯克有一次公开访谈,他说起很多年前马斯克带他参观 SpaceX 的经历,「你了解火箭和工程技术的每一个细节。我不认为很多人能做到这一点」。

 

 

那时 OpenAI 不过成立 6 个月,这场访谈后来被形容为 「成名前的科比访谈乔丹」。这个与马斯克有关的细节,还被写到了 Altman 自己的博客里:

 

 

记忆中最深刻的事情,是他谈到向火星发射大型火箭时,脸上充分的确定性。

 

 

当科技公司裁员成千上万,巨头多年没有推出突破性产品,CEO 和程序员都开始使用 AI 工作,人工智能成为 Web3 之后的又一个热点,开启 AI 新纪元的 OpenAI,仿佛也就站在了金字塔尖。

 

 

站在最前的 Altman,个人风格没有马斯克那么鲜明,但他拥有与前辈相似的世界观,并即将成为硅谷的下一个风云人物,瞥见 AI 可能的未来。

继续阅读

苹果“无创测血糖”技术:将震动智能穿戴市场?

2023-02-24

不刺破皮肤也能监测血糖?该技术或将由苹果公司率先推向市场。2月23日,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血糖监测重大进展!乔布斯亲自拍板,数百名工程师秘密研发12年,最终或将推向市场,应用于Apple Watch产品中。消息一出,甚至引发了A股市场的波动:一些智能穿戴和苹果概念股走高,而血糖监测相关个股却出现下挫。

“血糖监测”功能:备受关注却长期缺位

在智能穿戴领域,血糖监测一直以来便是备受各大厂商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量产的血糖监测智能手表。当前的血糖检测仪通过穿刺皮肤采集血液,该方法除了会伴随患者身体疼痛,穿刺针和传感器芯片成本较高也成为负担。因此,全球都在迅速开发无创式血糖测量仪,而智能穿戴设备的无创式血糖测量功能备受关注。

对于苹果公司而言,早在十多年前的“乔布斯时代”便盯上了血糖监测技术。追溯至2010年,当时的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还在与病魔斗争。在他的授权下,苹果公司组建了一支约30人的生物医学工程团队,进行血糖监测功能的研发。这项秘密研究代号为“E5”,其最终目标是在不需要刺破皮肤取血的情况下,成功测量人体内的葡萄糖含量。

而据知情人士的最新消息,苹果公司最近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并认为最终可以将血糖监测技术推向市场。苹果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将监测系统应用到Apple Watch上,实现无创和持续的血糖监测。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每10个成年人(20~79岁)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总人数达5.37亿人。如果具有无创和持续的血糖监测功能的Apple Watch能够推出,将能满足一大批潜在用户的需求,甚至或将颠覆数十亿美元的传统血糖监测市场。

“毫无疑问,产品功能和技术的不停迭代和提升,有助于苹果公司的产品销售和用户群体拓展。”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苹果公司的“无创监测血糖”技术若能推向市场,对于本身有一定疾病风险的人群而言会是一个加分项,同时也将是Apple Watch的一个重要卖点。

事实上,盯上“血糖监测”可穿戴设备的,并非只有苹果一家。在今年1月举办的CES 2022上,多家国际厂商均带来了自家以糖尿病主动健康管理为主要方向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日本初创公司 Quantum Operation 推出了其首款腕带式无创血糖仪,并能做到不间断的血糖监测。而美国医疗健康企业雅培发布了一款名为Lingo的新型消费类生物可穿戴设备,在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对葡萄糖、酮、乳酸、酒精等身体重要代谢成分的实时监测。

IDC中国研究总监潘雪菲向《中国电子报》表示,智能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手表市场在经历以运动为主要场景切入带来的市场快速发展之后,市场增速有所放缓。未来如果血糖监测技术能够发展成熟和应用落地,将为智能手表和穿戴市场的应用场景在健康监测方向上带来更多延伸和发展机会。

健康功能成热点,撬动智能穿戴市场

2013年,三星发布其首款智能手表,但由于功能、续航、操作等因素的不足并未在市场上激起太大水花。直到两年后的第一代Apple Watch正式发布,智能手表才进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值得关注的是,苹果手表具备了心电监测这一项健康相关功能。发展至今,大多数智能穿戴产品已经配备了测量心率、卡路里、运动步数、血氧、心电等功能。

苹果公司CEO库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你回顾过去、放眼未来,或许会问一个问题,那就是‘苹果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医疗健康。”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从乔布斯时代开始的“血糖监测”技术研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的苹果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在健康监测护理及相关周边功能方面,有其独特的产品优势。但目前,可穿戴设备的性能还有限,在用户覆盖上面临着一定瓶颈,需从产品功能和创新上取得更多突破。”张毅指出,如果能够在细分领域找到一个创新点,可以避免产品的同质化竞争,通过差异化来构建壁垒。

庞大的市场,升级的消费需求,成为三星、苹果、华为等头部科技企业一直加码智能穿戴领域的动力,而健康功能成为影响整个市场未来空间的关键变量。根据GfK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销售额达139亿美元,其中智能手表同比增长21%。GfK研究分析指出,由于消费者对智能设备更详细地监测其健康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市场在此需求的驱动下产生了变化,具备睡眠跟踪功能(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或血氧检测功能(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0%)的可穿戴设备涨势强劲。

不过,无创血糖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在获得市场热度的同时,其监测数据的准确度、专业性、信息安全性等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潘雪菲向记者强调,随着监测技术的完善,智能穿戴设备在健康场景下将具备更加完善的数据呈现,包括日常健康状况监测、健康提醒乃至慢病管理等。但这对设备监测技术的准确度以及相关认证都具有较高要求。另外,作为穿戴产品,其中监测技术传感器在保证准确度的基础上,也需要兼顾体积小巧和手表设计美观,才能最终真正走向应用落地和市场化。

继续阅读

国产版“ChatGPT”来了!小冰链(X-CoTA)内测上线

2023-02-22

近期,随着ChatGPT的爆火出圈,国内巨头也纷纷加速生成式AI的布局。国产版“ChatGPT”什么时候上线?进展如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百度已经官宣“文心一言”,表示将在今年3月完成内测并向公众开放;阿里达摩院类ChatGPT产品已处于内测阶段;京东云将推出产业版ChatGPT—ChatJD……2月20日,小冰公司的ChatGPT应用“小冰链(X-Chain of Thought & Action)”也开启了小范围内测,成为又一个可供试用的中国造ChatGPT。

 

 

那么,小冰链(X-CoTA)有哪些新特性?与ChatGPT相比有何差异?

 

 

小冰公司CEO李笛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短暂演示小冰链的新特性,使AI Being不只是给你回复,而是将她的思考过程完整透明地呈现在你面前,揭开大模型的黑盒。更重要的是,她能真正实施某种行动(Action)。”

 

 

小冰链不再只是“聊天”

 

 

可完全展示思考过程

 

 

记者进入“小冰链”内测系统后,页面有一个类似于搜索引擎的输入框,其响应反馈速度比手机人工智能助手更敏捷。值得一提的是,在反馈答案时,不仅会显示结论,还能完全展示整个思考过程。

 

 

(截图自小冰链内测系统)

 

 

例如,输入近期的新闻热点“如何评价江西的天价彩礼事件,应该接受它是一种风俗吗?”小冰链通过发现天价彩礼的相关新闻报道和信息后,最终得出结论:“江西的天价彩礼不应该被接受,应该加强监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截图自小冰链内测系统)

 

 

再如,输入“从北京到苏州相当于跑了多少个马拉松?”最终的结论是:“相当于29.2个马拉松。”显然,小冰链(X-CoTA)完成了直接准确的回答,并且将思考过程和证据都透明展现出来。

 

 

(截图自小冰链内测系统)

 

 

通过多次测试,目前反馈效果比较好的测试句式有:“如何评价XXXXX”,“你觉得XXX怎么样”,“如何看待XXXXX”,“XXX和XXX哪个更好”,“XXXXXXXX,你是什么看法”等。

 

 

比如上述输入的“《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怎么样,里面有哪些经典情景让你印象深刻?”给出的回答就比较好;但如果问,“《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怎么样?”这个问法就太宽了,出来的结果就不如前面的。可见,问题越具体、越新鲜,呈现的效果就越好。

 

 

很显然,小冰链的内容生成逻辑是,在你提出问题后,她经过思考,发现自己得去搜索一下,或是实时编写一段代码并真的加以运行,或是自主决定她应当控制物理世界的一系列设备或交通工具,来更好地满足你的需求。

 

 

李笛告诉记者,小冰链所代表的方向,是利用大模型技术,实现下一代的控制中枢。通俗来讲,这使小冰不再只是“聊天”,而是在“逻辑思维”驱动下的“下一代行动中枢”,覆盖数字和物理世界。这一方向将成为下一个真正带来影响的大模型创新突破。

 

 

勿做“刻舟求剑”式竞赛

 

 

需探寻大模型创新突破

 

 

日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对标ChatGPT的大模型,着力构建开源框架和通用大模型的应用生态;加强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加速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供给。

 

 

事实上,小冰链并非小冰在大模型时代的唯一创新。

 

 

自2014年以来,小冰始终伴随技术迭代而成长,经历了检索模型、生成模型、大模型和X-CoTA等多个周期。其中在大模型领域,自2019年至今,小冰已经形成了不同规模的模型训练和调优,并在安全性评估之后依次放出。小冰链只是其中之一。

 

 

李笛认为,“大模型的安全性和伦理仍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尽管国内市场非常火爆,但小冰团队不会为了秀肌肉而贸然放出各种不安全的产品,这次的小冰链是唯一的一次例外。

 

 

(分别在X-CoTA和ChatGPT上搜索同样的问题)

 

 

那么,小冰链相较于ChatGPT有何优势?据李笛介绍,小冰链是实时获取信息的,ChatGPT是从训练数据中总结;小冰链的逻辑思维过程更透明可观测,而ChatGPT是个黑盒子。最本质的区别是,小冰链是有行动,例如去外部搜索;ChatGPT是只说(对话生成),并没有行动。

 

 

此外,小冰链所解决的其他问题还包括:解决大模型训练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并提高回复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使信息可溯源;有效降低参数规模和成本,促进普及等。

 

 

在李笛看来,“跟随ChatGPT做军备竞赛是刻舟求剑。”因为大模型技术本身正在快速发展,应当进一步去布局下一站的未来,而不是照抄当前的ChatGPT。换言之,应当去思考ChatGPT之后的是什么,而不是做中国的ChatGPT。

继续阅读

印度单身汉组团要求政府安排新娘

2022-12-23

新冠病例超千万的同时,这个南亚大国,正翘首以盼“解药”的到来。2021年1月,是印度政府设定大规模接种开始的时候。然而在低纬炎热的环境下,这个国家面临着与许多国家不一样的问题——如何妥当地运输和储存需要低温保存的疫苗;同时,作为拥有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注射疫苗的次序安排,正考验着莫迪政府,然而,印度面临的抗疫难题,远不止于此……
新冠病例超千万的同时,这个南亚大国,正翘首以盼“解药”的到来。2021年1月,是印度政府设定大规模接种开始的时候。然而在低纬炎热的环境下,这个国家面临着与许多国家不一样的问题——如何妥当地运输和储存需要低温保存的疫苗;同时,作为拥有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注射疫苗的次序安排,正考验莫迪政府,然而,印度面临的抗疫难题,远不止于此……
在印度政府公布第三阶段接种计划之前,政府采取的办法是,按每支150卢比(合2美元)的固定价格采购印度血清研究所和印度生物技术公司的全部产品,然后供应给公立及私人医院。然而这种安排的结果导致双方都不满意:企业认为政府出价太低,而且常付款延迟;政府则认为企业躺在政府包销的保险箱中,缺乏竞争意识,迟迟不能扩大疫苗产能。
印度新冠疫情急转直下之际,路透社26日援引两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报道称,印度联邦政府将不会进口新冠疫苗,但期望由各邦及企业安排进口。报道称,这项决定可能会拖累疫苗采购。
21日当天,印度开始了为全国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活动。据法新社报道,印度原计划从5月1日起,为所有45岁以下的成年人接种疫苗,所需疫苗的采买由各邦的公立和私立医院自行安排。但这一计划引发了混乱。后来印度政府改变了计划,宣布将采购75%的疫苗并分发给各邦,由各邦为符合条件的成年人免费接种。
印度莫迪政府定于周一(6月21日)开始为所有18岁以上的公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预计约9.4亿人接种。之后,政府将接管各邦的疫苗采购工作,此前各邦一直在努力自行安排剂量。
据路透社4月26日报道,两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称,印度联邦政府将不会进口国外新冠疫苗,但地方政府是否采购国外疫苗自行安排。报道表示,莫迪政府的这项决定将会拖累疫苗采购,从而使印度疫情转好速度减缓。当地时间25日,印度总理莫迪进行全国广播讲话,呼吁印度民众尽快接种新冠疫苗。两天过去就传出这样的消息,有分析人士表示,莫迪政府目前的疫情防控力度远远不够。
印度新冠疫情急转直下之际,路透社26日援引两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报道称,印度联邦政府将不会进口新冠疫苗,但期望由各邦及企业安排进口。报道称,这项决定可能会拖累疫苗采购。报道称,消息人士表示,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联邦政府希望借由保证向国内疫苗制造商采购,以支持本国疫苗厂商。报道提到,印度政府本月首次向国内疫苗厂商预先支付了疫苗购买款项。(第一财经)
印度新冠疫情急转直下之际,印度联邦政府表示将不会进口新冠疫苗,但期望由各邦及企业安排进口。报道称,这项决定可能会拖累疫苗采购。报道称,消息人士表示,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联邦政府希望借由保证向国内疫苗制造商采购,以支持本国疫苗厂商。报道提到,印度政府本月首次向国内疫苗厂商预先支付了疫苗购买款项。(环球网)
报道称,据印度卫生部最新消息,印度还有1.034亿人没能按时完成第二剂疫苗的接种,不仅“耽误”了政府安排的接种计划,还增加了自身受感染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印度卫生部长曼达维亚“心生一计”,派出了各邦医护人员上门寻找未接种第二剂疫苗的民众,敦促他们加快接种进程。
因此有专家纷纷预测印度的第三波疫情即将来临,但我们不禁质疑:印度第一波疫情结束了吗?时至今日,在问题如此严峻的时刻,印度联邦政府仍未提出严格统一的举国抗疫政策和高效稳健的疫苗接种安排。医疗系统已接近崩溃,大量感染者、医生因缺氧而死;来自几十个国家的援助物资(呼吸机、制氧机、抗病毒药等)在机场滞留,进入印度后分发进度缓慢,后勤拖延进度;新冠康复后再次感染罕见毛霉菌,大灾之后必有另灾……印度,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正在给国际社会悄然留下一种印象——缺乏治理现代化。
如今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全面失控,但是仍然有大量留学生想要前往中国。根据印度媒体报道,此前印度的学生联名发表信件,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安排留学生返回中国学习,给出确切安排。根据印度媒体报道,这部分留学生为了能够重新返回中国学习,目前大部分都在医院实习。
就连印度病房的床位,现在也是供不应求,死亡人数越来越多,还有很多感染了病毒,医院安排不上床位,这些患者甚至只能排在医院门口。本来新冠疫情的感染途径就非常特殊,这些人一直聚集在门口等待住院。如果再这样下去,印度的新冠疫情恐怕会更加严重,奉劝印度政府能够早一点重视起这个问题,不要再做一些无谓的挣扎,玩弄一些无谓的政治操弄。有这时间,印度不如想想国内的新冠疫情,该如何控制?
印度政府设计了一个新系统,以确保人们完成他们的新冠疫苗接种时间表,两次疫苗最多间隔8周。印度联邦政府从第一和第二剂医疗保健和第一阶段一线工作人员之间的数字差距中汲取教训,设计了一种技术干预措施,将提醒人们安排第二次接种。印度卫生部表示,截至周五晚上8点,印度累计使用的冠状病毒疫苗剂量超过7000万剂,周五当天接种1,276,191剂。周五印度单日感染病例最多的81,466例。
在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确诊之后居家隔离,其实是印度政府早就倡导的做法。去年,李华有两位同事感染新冠,医院没有收治,政府也没有安排集中隔离,而是回家自己隔离,一周后感觉没有症状又正常工作。
最近一周以来,曾经的医生同事们传来的消息,让阿米什的心情雪上加霜。“按照印度政府的安排,每一个临床医生都已经打了疫苗,但有30馀位曾经的同事,在新冠病毒检测中呈阳性。”
据印度媒体介绍,目前印度政府已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3000多个疫苗接种点,共计1650万剂疫苗将被运往各地。预计未来几周内接种点将逐渐增加到5000个,每个接种点配备5-6名工作人员。为保证疫苗的活性,印度政府已准备数十万件疫苗所需冷藏工具,同时为防止疫苗遭窃并卖到黑市,印度政府还安排武装警察保护每辆运送疫苗货车,并在存放仓库安装监视器,进入也都要经过指纹辨识。
”在印度疫情引起国际关注的这几天,阿米什一直在刷印度疫情的新闻,有时忍不住对比中印两国的防疫。最近一周以来,曾经的医生同事们传来的消息,让阿米什的心情雪上加霜。“按照印度政府的安排,每一个临床医生都已经打了疫苗,但有30馀位曾经的同事,在新冠病毒检测中呈阳性。”阿米什的伯父、伯母、哥哥去世后不到一周,新德里的疫情加速恶化。
逝去的生命被如此草率处理,一方面源于印度政府的不作为,从印度全面爆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半月,然而到目前为止,政府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任由疫情扩散蔓延,甚至发生本土变种,更不用说对新冠尸体的处理了;另外,印度医疗的缺口是个“无底洞”一样的存在,因为医疗资源有限,医生不得不决定“哪些患者值得得到治疗”,谁能被医生安排上氧气瓶,谁就能活下来,这也变相导致首先被放弃的是最底层民众,而底层民众的尸体更容易被草率处理。
不得不说,印度的这种自信,确实是让人非常迷惑,难不成印度是被新冠疫情彻底逼疯了?据海外媒体报道,目前的印度国内正面临着疫情“大爆炸”,成千上万的留学生却想要来华复学!而对于外国留学生返华继续学业的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则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广大来华留学生的合法权益,要求各相关高校与境外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认真安排好线上教学,妥善处理学生的合理关切和诉求。中方将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统筹研究外国留学生来华复学事宜,并将就此与各方保持沟通。

继续阅读

“二舅”视频作者将发布澄清视频

2022-08-31

对此,今天“二舅视频”的创作者UP主衣戈猜想发布了一段市场39分钟的澄清视频,视频中对此前几乎所有引发争议的点进行了回应。
9月20日消息,在二舅视频发布快两个月后,视频作者“衣戈猜想”发布视频回应网友对视频内容的质疑。整个视频长达40分钟,作者对二舅残疾问题、姥姥抚养问题、残疾证、老屋等9方面的质疑进行了回应。
7月25日,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遍全网,此后围绕该视频争议频发。9月20日,该视频创作者UP主衣戈猜想发布时长39分钟的澄清视频,视频中回应了目前互联网中的九大争议。详情
9月20日,在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发布近两个月后,B站视频作者衣戈猜想再次发布一条长达39分钟的视频,否认了二舅残疾问题、姥姥抚养问题、残疾证办理问题等九方面的质疑。
有网友说到,二舅的视频热度消散,不必再提及;但是二舅的作者是自媒体工作者,需要持续更新视频。剧本都已经敲定,预告已发布,质疑和关注的热度再次掀起!
作者对二舅进行拍摄说明是欠缺的,他也并没有将完整的视频发给二舅看。结果,二舅其实并不清楚这个视频的完整内容,也不清楚这个视频发到了公共平台,他自己的丑事在全国人面前暴露了出来。同时,作者听不懂二舅说话,侧面印证了他可能并非从小就认识二舅,两者之间的沟通是有问题的。
作者说这是怕别人打扰“二舅”,多冠冕堂皇的一个理由,难道作者自己给“二舅”拍这个视频不是在打扰“二舅”吗?现在视频火了装高尚,作者难道忘了自己才是消费“二舅”的第一人?
近日,《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内容火爆全网。该视频于7月25日早上8点在B站发布,播放量也是一路攀升,一直在微博热搜上。如#二舅走红后全家哭了一场#二舅已不在小山村#二舅作者谈创作过程...
质疑二舅视频的人有很多,有的人是质疑二舅视频的真实性和借机炒作,有的人是在反思视频背后的意义,二者不可一概而论,二舅视频作者的回应更多是集中在前者,我更想讨论的是后者。视频的真实性和是否炒作我无意探讨,因为不可控的变量太多了,如果在这些问题上面纠结只能掩盖事件背后的真相,我们只能先控制变量,先假设视频作者视频内容是真实的,作者本人无意炒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揭开视频背后深层次的东西。
作者还指出自己并没有从视频中获得一分钱,也没接任何广告和活动。他也把的视频所有收益以“颁奖”的理由全给了二舅,拒绝了私立医院免费给二舅看病的请求。
昨天,在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发布近两个月后,B哔哩哔哩视频作者@衣戈猜想再次发布一条长达39分钟的视频,否认了二舅残疾问题、姥姥抚养问题、残疾证办理问题等九方面的质疑。
二舅的视频刷了屏,你也说二舅,他也说二舅,满屏都是说二舅。二舅是个残疾人,自强自立,与生活抗争,这是视频作者的家事,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7月25日,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遍全网。经联系上视频作者衣戈猜想,其表示,视频在受到广大网友关注后,自己和家人所受到的困扰已经超出常人的想象。据衣戈猜想透露,他已经准备好一个长达40分钟的视频,将于近期发布。“这个澄清视频里面基本上包含了网络上的质疑以及对这些质疑做出的回应。”
今天看了一个UP主发布的《回家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视频讲述的是作者的平凡二舅的平凡一生。为什么说治好了他的精神内耗呢?因为二舅用自己的一生经历,向作者展示了什么叫饱满的一生,什么叫把一手烂牌打好。
质疑二舅视频的人有很多,有的人是质疑二舅视频的真实性和借机炒作,有的人是在反思视频背后的意义,二者不可一概而论,二舅视频作者的回应更多是集中在前者,我更想讨论的是后者。视频的真实性和是否炒作我无意探讨,因为不可控的变量太多了,如果在这些问题上面纠结最后只能进一步掩盖事件背后的真相,我们只能先控制变量,先假设视频作者视频内容是真实的,视频作者本人无意炒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揭开视频背后深层次的东西。
封面记者去找二舅,当地政府表示,二舅已经搬走联系不上了。视频作者表示已经让养女宁宁借走二舅了,希望网民对二舅的关切简单的在线上,止于相望,渺渺神交一场我对视频作者的行为感到无耻,因为要么他做贼心虚在掩藏他的谎言,就是不想让得到更多的曝光和网民直接接触的机会,从而达到视频作者自身的目的。毕竟他把二舅面对苦难的乐观当做他的解药。。。无耻之徒
残疾证,是最早被回应的细节。视频发布后,二舅镇上干部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回应,视频跟掌握的情况有出入,系统显示1990年二舅就已经有证了。
近日,一部名为“回家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短视频刷爆朋友圈,视频的原创作者“衣戈猜想”以平和,隐忍的语调讲述了她天才般的二舅,平淡中蕴含闪光的人生,每个内心细腻的人都会触动于视频中,二舅的生活片段,有人甚至纷纷留言称赞该视频为,年度最佳治愈短片
在视频中,衣戈猜想共列举并回复了九条社会面的质疑。作者对社会上的二舅残疾原因、残疾证办理、独自赡养老人等等的质疑均不成立,并很详细的辩解了各种认为他作假的观点。另外,作者还解释了为什么要把二舅“藏起来”,有没有因为此视频获利,视频收益给了二舅,给了多少等等。
关于二舅视频的质疑还有其他的内容,但是主要是上面的六点;二舅的故事作者没有亲自经历,作者对于二舅故事的叙述也必然是根据二舅自己以及家人的描述,那么视频内容与实际情况相比又如何呢?
先是有人质疑二舅视频文案抄袭。后又有人说视频内容和真实情况不符,作者涉嫌“内容虚构”,甚至原视频被撤销推荐。
唯一有争议点的地方是“二舅”的残疾证!作者在视频中说,二舅的残疾证一直都没有办下来,但是二舅从大城市和领导在一起洗澡回来之后,二舅的残疾证才如愿办下来。
说到底,我们看到的二舅是投射了视频作者主观想法的二舅,农村也是作者投射的一种想象,我们和up主一样,一直处于自我感动状态。
近日,由哔哩哔哩UP主@衣戈猜想发布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引起热议。该视频中,二舅积极的生活态度打动了许多观众,有网友建议二舅在短视频平台参与直播以改善生活境况。
视频《二舅》立意无疑会更好(当然与视频给人的观感更强烈一些有一点关系),作者在讲述二舅的故事,故事很简单。
同时,曾经一度刷屏的《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也遭到了网友质疑,二舅作者回应视频真实性:视频由手机拍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
视频中,作者通过第一人称讲述二舅的人生故事。许多网友在看完视频后表示获得了极大的共鸣。对于视频爆火,作者表示:这两天已经把二舅和姥姥从小山村接走了,希望大家对二舅的关切起于线上,止于相忘。
◇7月25日,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遍全网。在视频爆火一个月后,8月30日,视频作者“衣戈猜想”受访时表示,视频在受到广大网友关注后,自己和家人所受到的困扰已经超出常人的想象。他已经准备好一个长达40分钟的视频,将于近期发布。
整个视频都让我看的想吐,视频透露出作者那种健全人高高在上的心态,二舅从未脱离苦难,而拍这种视频的作者,反而过着较为滋润的生活。
视频作者用11分钟27秒讲述了二舅的一生,5分钟以下是短视频,30分钟以上是长视频,而这一视频我们也可称之为“中视频”,它使命性地完成了视频在时长维度的概念接续,成为短视频时代下的衍生新品,是被“拉长的短视频”,但就二舅视频的内容来看,本质上已经是深度内容的模式。

继续阅读